返回第42章 身死(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途中遇袭,到了江南,不得不避于海上,再加上苗刘之变,让他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好不容易稳定了两年,杨幺叛军又闹的江南震动,到处都是兵祸连连。他只有沉迷于酒色,躲逃避现实。孩子生了一大堆,自己的身子骨也垮了。

    东京城,是回不去了。

    大宋一百七十年的气数,恐怕也要尽了。

    他丢掉了大宋江山,不知青史将来的又如何评说?

    不过,事到如今,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人死如灯灭,又何必在乎他人悠悠之口。

    “九哥儿,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宋天子了。这一副重担,恐怕会害了你啊!”

    赵佶满面红光,变得精神起来。

    “爹,你要珍重啊!”

    赵构流下泪来,下面跪着的皇子皇孙、后宫妃嫔们更是哭成一片。

    “还好,当初幸亏王松在,没有让女真人破城,否则你们都在那苦寒之地,或许尸骨无存。”

    赵佶坐了起来,后面的众人赶紧扶住。

    “你们都不要哭哭啼啼,搞得朕心里难受。”

    赵构赶紧摆摆手手,下面的哭声立刻停止,变成了一片抽泣。

    “曹勋、肃王,你们上前,代朕宣诏吧。”

    曹勋和肃王赶紧上前,拿起桌上的诏书,大声读了起来。

    赵构不由得心里“通通”直跳,生怕遗诏里的皇位继承人不是自己。

    “皇九子赵构,恭俭仁厚,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曹勋读完,屋中之人都是山呼万岁,再看赵佶,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他对一旁惴惴不安的赵构道:

    “孩儿,从今日起,你就是天下之主,谨记爱护百姓,护全宗室,不可逆天而行,凡事顺其自然,你都听明白了吗?”

    赵构额头汗水密布,他跪了下来,哽咽道:“孩儿谨记爹爹教诲!”

    赵佶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陛下,杨幺叛军虽已接收招安,

    然贼性难改,不可轻信,你要时刻警惕。”

    赵佶说完,脸上的红光慢慢褪去,整个人气色变得灰白了下来。

    “可惜你们兄弟不能都在身边,孩儿,若是能把爹葬在皇陵,爹也就心满意足了!”

    赵佶眼前浮现出了大儿子赵桓和三儿子赵楷的身影,两行浊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艮岳,此刻恐怕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金明池金锦鳞游泳,也正是游玩的季节,大相国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赵佶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滑了下来,显然已经是油尽灯枯。

    “爹爹!”

    赵构的一声悲呼,房中的哭喊声惊天动地地响起。

    “陛下!”

    宫中处处都是哭声,彻夜不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宫人卫士,人人都是白衣缟素。

    接下来,则是葬前的丧礼、葬礼、以及葬后的祭礼,自然是新君赵构主持丧礼,同时也继承大位。

    建炎四年(公元1133年)农历四月,大宋官家赵佶逝世,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夏四月初七,韦皇后发布遗诏,任命赵构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曹勋、汪伯彦读赵佶遗诏制命。赵构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

    四月初八,赵构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赵构为徽宗守丧三年,命令汪伯彦和韩世忠代理军政事务,宰相大臣等均不答应,赵构才收回成命。

    四月初十,赵构派礼部尚书洪皓、礼部侍郎魏行可等人,向金人、高丽、以及河北王松通告赵佶逝世,赵构即皇帝位的消息。

    四月十一日,尊奉韦皇后为皇太后。

    四月十二日,赵构下诏宰臣到东殿上奏国事。

    四月十四日,下旨制作受命宝印。

    四月十六日,任命皇子赵旉为安州观察使、光国公。

    尽管徽宗赵佶希望能葬于祖宗陵墓,但由于宋室南渡,河南巩县的祖宗陵园不可能入葬,而会稽山的陵园已经就绪,只能浅埋,行攒宫制度。准以便将来收复失地后,再迁回河南巩县的祖宗陵园。

    只是不知道,却还有没有那个机会。

    终于,赵构登上了那代表着无上权力的高位。

    端起一杯茶来,志得意满、俯瞰众生之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人人都在敬仰,个个跪于脚下,俯首称臣,他这才发觉,原来这高位,并不是那么好坐。

    从今以后,事无巨细,万般琐事,都要压于他一个人的肩上了。

    不可逆天而行,凡事顺其自然……

    父亲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是要自己安分守己,不要和忠义军横生枝节。而一旦忠义军来犯,他就要开门揖盗,成了王松的马前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