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占婆(1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百年以来,李朝多次侵我占婆国,以至于我占婆百姓苦不堪言。

    庆历四年,李朝太宗李佛玛亲征我占婆国。李军在五蒲江大胜,杀死我占婆国王乍斗,俘虏我将士五千余人,屠戮我军民无数,血涂兵刃,尸塞遍野。

    随后,李军占领我占婆国都昆阁耶,俘虏我国主之妻女回国。李佛玛让我皇妃媚酰侍奉,媚酰不堪其辱,投江而死。李朝欺人太甚,可谓是禽兽不如!”

    对李朝有切齿之恨的阇耶,此刻声泪俱下,痛斥着李朝的罪大恶极。

    “相公,这阇耶在占城位高权重,国王没有子嗣,这阇耶已是下一任的国主。”

    黄师舜在一旁轻声说道,提示着王松。

    “王相公,熙宁元年,我占婆国王律陀罗跋摩三世希望一雪前耻,夺回被李朝侵夺的因陀罗补罗之地,谁知却再次引来李朝入侵,李常杰那厮率兵攻破我占婆都城佛誓城,我占婆国王律陀罗跋摩三世被俘。我占婆国被迫签下丧权辱国之条约,割让地哩、麻令、布政三州,赎回了我国国王。”

    阇耶对占城国和李朝、真腊这后世湄公河流域的三国的描述,也让王松对这三国的情形有了更好的理解。

    占婆一方面要抵制李朝的南侵,另一方面,还要防范南边真腊人的入侵,两大强敌环侧,两线作战,自然是力不从心。

    弱肉强食,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准则。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而无友谊。

    “阇耶,你国的国王意下如何?”

    “回相公,我占婆国王诃黎跋摩四世,意欲联合忠义军,一同对李朝用兵,还请王相公派兵前往。”

    阇耶面露悲愤之色,声泪俱下,说着说着,竟然跪到了地上,磕起头来。

    “阇耶,李朝和大宋朝廷接壤,你为何不去求大宋朝廷出兵,反而舍近求远,来我河北,数千里地。岂不是大费周章,也有些明珠暗投?”

    说实在话,王松对占婆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感,完全是因为这本是中华故地,而且和李朝不同,占城和中华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占城原是中国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192年,象林县功曹之子,释利摩罗杀汉人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国王独揽大权。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力图向北扩张,同统治交趾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不时向中国朝贡,进行贸易。世纪,占城则成为交趾李朝扩张的主要对象。

    占城的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受印度文化影响,使用南天竺文字,从印度传入婆罗门教和佛教,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从中国传入筑城、制造武器和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占人地区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

    再加上,占城地处中国连接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海路要冲,从事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的海上中转贸易,获利甚大。所以占城人是剽悍的航海者,这也是他们敢剽掠海商的原因。

    王松心里鄙夷至极。高丽和李朝同奉中华文化,他都欲彻底同化,归于中华治下,何况一个外来文化的占城。

    听到王松的问话,阇耶脸露尴尬之色,苦笑道:“忠义军兵威震于天下,诸国慑服。女真人如此凶猛,亦不得不退回北地,不敢南下。占婆弹丸之国,又岂能不知。天朝上国,居中国而四夷来拜。还望王相公发兵以攻李朝,占婆愿为侧应。”

    来河北之前,他去了江南临安府,大宋朝廷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出兵攻打李

    朝。到了河北,见识了河北的繁华,了解了忠义军的军威,他心思急转,起了附骥的念头。

    “相公,我军正要北伐,万万不可南下兴兵,以免四面受敌,误了大事!”

    马扩赶紧站了出来,想要极力劝阻王松,以免他一时冲动,脑子一热,立即出兵。

    “马宣赞,此言差矣。占婆乃我中华世代之友邦,备受李朝之欺凌。难道我泱泱大国,能容忍李贼如此嚣张,是可忍孰不可忍!”

    黄师舜的义正言辞,让阇耶感激涕零,意识到此人很有可能是王松的未来岳父,阇耶眼光转向了王松,目光中全是恳求之色。

    “天朝上国如能帮占婆对付李朝,小人等必奉中华为宗主国,世代以中华马首是瞻。李朝不仅是占婆之敌,也是中华之侧患,若中华攻伐李朝,占婆愿为前锋,效犬马之劳!”

    效犬马之劳!

    阇耶的急不可耐,反倒让王松心里有了一种独特的想法。占城历年征伐,男丁死伤众多,军力孱弱。李朝正处于群雄争霸,国内动荡不安,和高丽十分类似。

    这正是上天赐予的中华扩张的最好时间,可惜南宋朝廷不争气,白白错过了大好时机。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借着占城前来求援的机会,顺势发兵,可以不通过大宋朝廷控制下的广西,通过占城,由南向北,对李朝发起攻击。

    这样,就自然解决了只能从海上发起攻击的单线军事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