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国战(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若是军人都不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哪里来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文人的地位太高,将士毫无地位,靖康之耻便是不可避免。

    “相公,这几年河东流民纷纷回归,开荒垦殖,几年下来,官府囤积的军粮超过50万石,足够此次大军北伐。”

    “河北也是如此,官府的粮仓之中,也是有五六十万石粮食,够大军半年之用。”

    王松点了点头。几年的努力下来,两河逐渐恢复了元气,良田荒地被一一垦殖,河北平原和太原盆地,终于带来了收获。

    若不是赈民花费了大量的粮食,官府粮仓之中储藏的会更多。

    “上半年,贸易司盐、铁、玻璃、茶、醋,总计的收入是560多万贯,军政人员支出的饷银就是350万贯。”

    王松摇摇头道:“再加上学校、赈民、筑路、建房等等,支出又是120多万贯,剩下的钱还要留在火器开发上,到头来是所剩无几。若是要北伐,不知又要花费多少!”

    “相公所言不错。”

    岳飞脸色阴沉,闷声道:“光是上月,河北新军所领的铁甲就超过了两万副,长枪一万三千多支,盾牌两千多面,火炮三百余门,炮弹三千多箱,火药九百多桶。消耗之巨大,可谓触目惊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堂中诸人都是面色凝重,有人脸色缓和了起来。

    将领们平日里为了军中物资跑上跑下,看惯辎重后勤上的脸色,心里总是愤懑不平。如今听王松和岳飞这么一说,心里的一股怨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看来相公是心里有打算,度过眼前的这道难关了。”

    马扩的话,让王松苦笑了一下。军中的将领都以为他是善财童子,岂不知他也不是神仙下凡,照样要为治下的军政事宜,部下的吃喝拉撒发愁。

    “本官心里却有些想法,也不知能不能解决北伐钱财上的短缺。”

    关于资金上捉襟见肘的问题,王松也想过几种方法,一种是募捐,一种就是发行国债。

    以高于银行利息的价格,发行一部分国债,用以支持此次的北伐或者西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至于民间的募捐,王松实在没把握,能筹集到如此多的银两。毕竟两河刚刚恢复元气,民力凋敝,疲民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确保此次北伐和南下能够顺利进行,本官意欲在宣抚司治下采取募捐之方式,全凭自愿,筹集一部分钱财。”

    王松缓缓说了起来,房间里的人都是精神一振。

    “另外,本官打算以两河宣抚司的名义发行一部分债券,由华夏银行担保,以高于银行一半的利息发售,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国债,相公果然是有了好法子。”

    马扩点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相公若是以高出银行一半的利息,定会有不少富户商贾购买,此法利国利民,乃是善策。以下官看来,定能成功。”

    “国债这个名字不错!”

    李若虚兴奋道:“以宣抚司在百姓心中的声誉,国债发行自然是没有问题,到时购者云集,北伐的钱财问题,自是迎刃而解。”

    众人议论纷纷,各自点头,都是同意马扩的看法,觉得此法可行。

    “银行有信誉,又有王相公这棵大树作为依靠,国债一定会有大量百姓购买。”

    “南下?”

    李若虚却是听出了王松话里头额外的意思。

    “听相公的意思,不仅要北上与金人作战,还要用兵江南了。”

    他摇头道:“若是如此,我军就是要腹背受敌了!相公,你可要三思,在北伐的紧要关头,似乎没有必要分心。”

    “李公,对杨幺部用兵,也是打通运河,反正早晚要打。”

    岳飞面沉似水,冷声道:“左右要打,还是要出一支偏军,打痛杨幺叛军,让他们不敢前来。”

    对于岳飞来说,杨幺部只不过是一支叛军,屡屡在航道上劫掠商船,杀害护航将士,是可忍,孰不可忍。

    目前,忠义军在流求之地还有三万左右人马。陕西也有两万大军集中在京兆府,以平息陕西各地的匪乱,防止四川的吴玠。

    以如今的局势看来,吴玠在四川作壁上观,没有和忠义军翻脸的可能。既然如此,可以从京兆府调出一两万人马,北上或者南下,都是不成问题。

    “四川的吴氏兄弟如何处置?”

    黄纵犹豫道:“若是我军北伐,吴玠趁机出兵,到时候忠义军腹背受敌,恐怕会左右为难。”

    王松哈哈笑了起来,目光中有些不屑一顾。

    北伐的声势已经造出,他如今也不得不勉力而为。吴玠虽然统兵数万,但是和忠义军比起来,显然要弱许多。

    “无需瞻前顾后,吴玠没这个胆子。北伐势在必行,至于要不要同时南下用兵,本官要仔细斟酌一番。”

    王松眉头紧皱。两河刚刚恢复元气,不能再受战火的蹂躏。但要在平原上和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