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燕地人心(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百姓的生活吗?”

    覃夫子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小官人粗暴地打断。

    “这……”

    覃夫子一时语塞,话卡在喉咙里面,说不出来。他缓了一下,才争辩道:“在下是没有去过两河,难道张小官人去过?”

    张小官人冷哼了一声,脸上浮起一丝傲色,朗声道:“我也不怕你们到官府告密,我…自然是去过。”

    宋金连年交战,边塞上卡的很严,也不知这张小官人是如何去的宋地,怎样避开官府的耳目。

    不过他是世家子弟,门路多,后台硬,公检法平蹚,想来自然有他的方子。

    “张小官人,那你给我等讲讲,这两河到底是什么样子?”

    旁边的好事之徒纷纷围了上来,一个个腆着脸,赔着笑,有人更是大声问道:“张小官人,听说那两河之地人山人海,遍地都是金银。尤其是那大名府,街道比家里还干净,上茅厕都有专门的地方,是也不是?”

    张小官人莞尔一笑,嘴里说道:“看来你这厮还没少读报纸,还知道一些事情。”

    他也是偶然认识一些走南闯北,出入边塞榷场的宋地商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使了些银子,就轻易地避开了边卡,进入了宋境。

    干净的街道,商铺林立,人流如织,良好的治安,廉洁的官府。

    免费的义务教育,鳏寡老弱自有照顾,均田抑兼并,无苛捐杂税,无萎靡之所,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男女老幼,人人彬彬有礼;境内晏平,处处欢声笑语;吏治清明,无霸强凌辱之行;军威正盛,却让人心生依赖,毫无暴戾之感

    在这升平背后,没有酸溜溜、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庸吏,而是佩剑怒马、学识渊博的年轻士子。这些年轻士子在各级官府登堂入室,为民请命,劝课农桑,教化安抚,为一时

    之佳话。

    和燕地的这些奸官滑吏比起来,一方是朝阳,一方是夕阳,不可同日而语。

    他去报考了“中华行政学院”,却因为在体能上没有通过,而功亏一篑。不过学院为他提供了廉价的公租房,他也可以通过去各个希望学堂任教,来支付自己的平日开销。只不过因为他家中尚有些事情未了,不得已回到了燕地。

    在他心底里,他认为自己是真真正正的汉人、炎黄子孙。要他为金人效力,他自然是会嗤之以鼻。

    “堂堂中华男子汉,又岂能为异族驱驰,奴役本族!”

    看到周围围上来的人群,包括覃夫子也在内,一个个都围着他,想从他的嘴里得到宋地的消息。张汉沉思了一下,眼睛扫到了河边玩耍的几个光着身子的小孩。

    “你们看到河边凫水的那几个小孩没有?”

    众人一起转过头去,看了一下,然后纷纷转过头来。有人大声说道:

    “张小官人,这是渡口撑船的朱老三的三个儿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6岁。还有一个是他的侄子,大概也有七八岁的样子。你问这些作甚?”

    张汉点了点头,大声道:“那你们知不知道,要是在两河之地,朱老三的三个儿子,包括他的侄子,都可以到学堂里去上学,而不是在这凫水。”

    人群一片哗然,覃夫子也是苦笑一声,摇摇头道:“张小官人,你是家中富裕,不知这百姓的苦处。上学堂要花钱,三个一起上,光是拜师钱,笔墨纸砚,朱老三哪里能够负担得起。”

    “张小官人,你这是何不食肉糜。半大鞋小子吃穷爹,何况好几个?也只有你们这些豪强子弟,才能有这机会!”

    “就是就是!平日里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张小官人,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

    旁边的众人也都一起附和道,有人埋怨张小官人蜜糖罐子里长大,只知道说大话,连这些民间疾苦也不晓得。

    “一群无知村夫,稍安勿躁,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张汉冷哼一声,想要心平气和,却发现人们喋喋不休,难以插话进去。

    “那你们知道吗,在两河之地,这些孩子不但可以免费上学,每天至少还有一顿免费的伙食!”

    制止不了旁观者喋喋不休的噪音,怪眼一翻,张汉大声说了一句话,就让围观的人群完全沉默了下来。

    百姓们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免费上学,免费的伙食!

    张汉的一句话,让百姓人人心头一颤。若是真有这样的事情,那岂不是人间天堂,草民的乐土?

    可是从张汉的表情看,这却是实实在在、千真万确的事情。这样的官府,又怎么不被百姓爱戴和敬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我汉人的朝廷,才会如此爱戴百姓,为百姓着想。看看你们自己,一个个活成了这样,苟延残喘,还在这里……”

    张汉想要说下去,看到众人脸上的迷惘,话到嘴边,化作轻轻的一声叹息。

    覃夫子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的,他脑子里面一直回荡着张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