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今昔(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虞旧典,宋皇禅位于王松,庸布告遐迩焉……”

    赵桓恍然若失,自己的小儿子登基,现在要禅位于王松,而可笑的是,王松并未建立新朝,连个国号都没有。

    宋皇禅位于两河、陕西宣抚司相公王松,这不是笑话吗?

    更为可笑的是,自己的大儿子还在王松的忠义军中效力。

    赵桓摇了摇头,放下报纸,慢慢直起腰来。

    一望无垠的田野,大江大河,白帆片片,风吹稻花香,淳朴的乡民,躬耕守拙,不就是人间的至乐吗?

    广州府城西南数十里,一队一队的宋军在珠江边集结,无休无止,无边无际,布满了整个江边。

    火炮幽幽,火铳大阵寒气逼人,钢铁丛林,无边无际。

    广州府城外,众多的原大宋朝廷官员,大宋皇室,无数的百姓,都在默默地看着远处的一切。

    “想不到这忠义军,竟然有如此的军势!”

    “这一下,可有那些叛军受的了!”

    “天下,终于可以太平了!”

    和百姓们的兴趣盎然,议论纷纷不同,那些个大宋皇室,以及官员大臣们,则是心情复杂,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宋朝廷的许多大臣,张浚、朱胜非、张俊、汪伯彦等人,无不是告老还乡,凭借他们积攒下来的身家,做个一世富家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即便是大宋皇室子弟和公主妃嫔,如赵构的生母韦皇后、荣德公主赵金奴、左卫将军曹晟等人,许多人都是选择了归隐。

    其他愿意北上,回归东京城居住的,如赵佶的郑氏太皇太后,郓王赵楷、肃王赵枢、茂德公主赵福金、顺德公主赵缨络等人,包括幼帝赵谨,都是安排有房屋,也有相应的饷粮补给。

    江山易改,世事沧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曾经的大宋王朝,已经烟消云散了。

    “想不到,终于可以回东京城了!”

    仪公主赵圆珠,赵佶的九女,看到江边的海船,言语中掩饰不住的激动。

    “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顺德公主赵缨络,此刻也是脸色通红,不知是炎热的天气,还是起伏的心情导致。

    能够重新回到东京城,从小长大的地方,对于这些年

    轻的女孩们,也算是最好的归宿。

    “想不到王松现在这么大的作为,平定西夏,灭了女真,又占了高丽,以后咱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生活了!”

    郓王赵楷的夫人朱氏,喜不自禁地说道。

    赵楷原来因为有过节和王松,北上为使时还惴惴不安,如今隔阂消融,王松还邀请赵楷到新成立的河北书院担任讲师职务,可以说是全无芥蒂了。

    “怕就怕王松来个半路沉船,那时候咱们就悔后莫及了!”

    赵构的张贵妃,猛然冷冰冰地冒出来一句,让众人一时语塞。

    “闭上你的臭嘴!”

    茂德公主赵福金脸色通红,嘴上毫不留情。

    “皇帝已经昭告天下要禅位于王松,这个时候,王松害死皇帝和咱们,岂不是自污其身,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王松有你那么蠢吗?”

    赵福金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纷纷附和,赵楷的夫人朱氏也是点头称是。

    “大殿下对王相公有恩,如今又是他的幼子禅位于王松,王松必不会赶尽杀绝。再说了,媛媛就要母仪天下,王松也是我皇家中人,他怎么会如此下作,不怕对媛媛母子不利吗?”

    众人都是大声赞同,张贵妃讪讪苦笑,连连解释赔罪。

    “王松自不会害咱们,钱粮上也不会少了咱们。只不过,以前的富贵日子,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有人轻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但更多的人则是信心满满。

    “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呆在宫里,以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民间生活,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岂不是更好?”

    “对对对!燕云我还没有去过,正好可以前去逛逛!”

    “玉门关也没去过,西域也不错!”

    “西域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过可以登登长城!”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原来的忧虑荡然无存。

    “别光想着吃玩,以后得自谋生计,手里的银子,还是要省着点花。”

    有人已经想起了以后的生计来。

    “这有什么,报纸上说忠义军要拓兵海外,几百两银子就能买一个庄园!咱们买上几百顷地,光是种粮食,就已经不愁吃喝了!”

    “我觉得吧,你们还是找个好人家嫁了。忠义军中的那些将领就不错,年轻有为,位高权重,少不了吃穿!”

    “说的是,忠义军那些将领,可不是那些酸臭文人,只会无病呻吟。忠义军的将领都是冲锋陷阵,文武双全的好汉!”

    “十三妹,忍不住了吧,是不是春心荡漾?”

    “圆珠,你才春心萌动!”

    哄笑声中,军令下达,众人纷纷登上马车,一路向南到了海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