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2章:阴武是个好元戎啊!(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根本就是所有国君要跟着丢人,再给治下的贵族一个榜样。

    有一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旦晋国配合卫国的贵族开了这么一个头,以后各个列国的贵族在本国混不下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会是卫国贵族投奔晋国的例子。

    晋君姬周在乎的是为君者的逼格啊!

    能够参与会议的“卿”先后表态,哪怕是长久以来作为小透明的赵武都对那块“肉”十足感兴趣。

    吕武看着晋君姬周,说道:“若君上无异议,臣便允诺卫人。”

    所有的“卿”都点头了,晋君姬周反对有用吗?

    从短期内和长期来讲,拿到卫国大河北岸城池对晋国都有好处,不止是能够获得大量城池与人口,还增加了本国的贵族数量,存在坏处的是君权将遭到沉重打击。

    士鲂看到晋君姬周还在犹豫,说道:“楚侯可一再折损十数万,我不可也!”

    其实,晋国的兵源远不到枯竭的时候,很现实的是卿位家族才不乐意只出现损失没有收获。

    楚国那边也不是有死不完的士兵,跟晋国相比在补充速度上会更快一些。

    为什么楚国的兵力补充比晋国快?有楚国封君对兵源素质不是那么讲究的原因,再来就是南方还有一大批蛮族部落能抓去当劳动力,甚至拉上战场当炮灰。

    晋国这边对兵源素质的要求高一些,再来是各个家族对内的提防远超过国外,不可能将家族所有士兵拉上战场拼光的。

    “此事,寡人不知。”晋君姬周选择躺平。

    作为一国之君不能那么明显地去为难另一个同行,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事后再站出来作秀一番。

    吕武却没打算放过晋君姬周,说道:“此事实乃重大,非臣属可独断。君上需许诺于卫人。”

    几个“卿”一想也对,不能让他们来背起这么大的担子,肯定是要让国君站出来勇于承担的啊。

    光是他们拿主意并且操作,岂不是要被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列上黑名单?

    晋君姬周一再拒绝,然后再被讲道理,退无可退只答应出示文书,本人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任何谋夺卫国场合上面的。

    即将要发生在卫国身上的事情太大,以至于晋国君臣连关注楚军动向都显得很是心不在焉。

    晋军这边坐视楚军搭起跨河浮桥,再看着楚军有序过河,并没有大军压上。

    吕武先派人去问楚君熊审,要不要赎回楚国令尹子囊。

    楚君熊审给阴氏的答复是:查无此人。

    我了个去!

    这叫人间蒸发,还是人道毁灭?

    那是楚君熊审很明白告诉吕武:战阵被俘的子囊对楚国没任何价值啦!你爱咋咋地?

    子囊有没有价值可不是楚国说了算。

    晋国肯定会在子囊身上大做文章,比如向各个诸侯国宣传抓住楚国令尹,再让史官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楚军撤走之后,有晋军进去被留下的营地,果然再次发现大量楚军遗弃的大批粮秣与伤患、病号。

    话说,楚军在撤退时为什么不把粮秣烧了?

    应该说,不独楚军不会干烧粮秣的事情,诸侯国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这么做。

    说不太清楚是为了什么,反正没有一个国家那么干,宁愿知道会资敌都会将粮秣留下。

    晋军会大肆屠杀被遗弃的楚军伤患和病号吗?并不会。

    如果说晋军会尽心尽力救治,自然也属于不可能,但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晋军会进行尝试救治被遗弃的楚军伤患和病号,能不能活下来则看他们运气怎么样了。

    那并不是晋军做什么刻意的事情,医术就摆在那里。

    撤军时不烧粮秣,会尝试救治敌军遗弃的伤患和病号,怎么看都属于正道的光啊!

    然而,现如今的世人早就习以为常,没有觉得值得吹嘘,更不会满世界叫嚷自己是多么的人道,多么的自由皿煮。

    两面人这种事少干,恶心自己不提,还会祸害子孙后代。

    毕竟,假话说多了,子孙后代会当真,再把自己折腾得欲仙欲死。

    晋军从楚军丢弃的营寨补了一批粮秣,又从卫国那边获得大批补给,等来了宋国的使节团,随后是曹国的援军最先开过来,再来就是鲁、邾、滕、莒、薛、杞、小邾、莱、鄅、介、纪、谭了。

    其中的莱、鄅、纪、谭属于刚刚复国,有些只有一国之君和小猫两三只,属于就是来凑人头壮声势,表现存在感的。

    莱国刚被齐国灭掉不久,他们在晋国的帮助下复国。

    纪国则是在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被齐国灭掉,有一支公室成为齐国的附庸残存下来。

    晋国将齐国揍得太狠,又拉出纪国公族的后代,玩了一手“存亡绝续”的操作,时隔一百二十七年之后,纪国再一次站起来啦!

    谭国是在纪国被齐国灭掉的第七年覆灭。原因当时的齐国公子小白出亡曾经过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