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3章:真.太岁头上动土(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于愤怒,要说当作多大的一件事情则很未必。

    楚君熊招根据战争爆发的地点,选了个附近实力比较强的封君为主帅,转头估计就把那事忘了。

    楚国跟吴国的交战又产生了新的转折,侵入吴国地界的楚军之前进行了分散,近期很多散出去的部队一再失联,一些渠道传来越国出兵帮助吴国的消息。

    现在有越国?这完全就是废话了,一直以来都有很多“x越”或“越x”的国家,仅仅以一个“越”为国号的越国却只有一个。

    越国在公元前2032年就已经立国,他们立国的时间比“夏(朝代)”还要早三十八年。(夏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

    为什么“越”比“夏”立国的时间早,诸夏却是以“夏”来作为历史符号?这个问题就跟有人问明明“辽”和“金”占据中原,历史上为什么却说“宋”是正朔一样。肯定是认同“那一方”文化的子孙繁衍下去,其余“各方”消失在历史长河,或者是不作为“主流”来区分。

    简单一点的说,谁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并且还是作为主流,谁就是牛逼。

    更操蛋一点的来分析,为什么要分公元前以及公元后,还不是到了近现代由白皮说了算,他们又出现了一个宗(文)教(化)的“符号”人物。换作一直是种花家说了算,历史纪元绝对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吕武建国,早早一统了诸夏,他的后裔将小破球全占了,又或者成为小破球毫无疑问的最强国,信不信历史纪元的区分就要变成从吕武出生的那天开始来计算“前”和“后”呢?

    谁强谁掌握话语权是一种真理!

    现在晋国比郑国强,郑国只能听命于来自晋国的指示。

    子产心里有很多的想法,没有包括不切实际的野心。

    他对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很清晰,不是带着郑国在他们这一代人成为当世霸主或霸主之一,挽救郑国的信誉度,变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谋求后人能让郑国继续存在下去,哪天能重拾荣耀,基本上也就算了没白掌权了。

    “楚公子格前‘劲’已至。”子孔看上去很是忧心忡忡。

    这个子孔是郑国的老牌权贵之一,本来子驷死后郑国该是由子孔来担任执政。

    问题是,历史已经被吕武所改变,小蝴蝶的翅膀一扇,仅是郑国那边的郑君姬恽、子驷、子孔、子产等等很多人的命运也都发生了改变。

    “公子格乃一地封主,不足为虑。”子产看上去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他们两个人会那样的主要原因是,晋国要求郑国将楚国的大军引到“湛阪”附近,言下之意就是来的楚军越多越好。

    现在楚国出战的却是公子格,一系列信息显示来的楚军数量不会超过三万,还是地方上各个封主给临时凑的杂牌军。

    子孔深呼吸一口气,提议道:“如不然,我败公子格?”

    子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细细考虑了一番,颔首道:“可也!”

    就这般,郑国没有通知在“虎牢”驻扎的晋军赶紧过来,去到“虎牢”的郑国使者信誓旦旦这一次不用老大上,他们自己就能把公子格率领的楚军击败。

    郑军和楚军在的战场并不在“湛阪”,他们将战场选在了一个叫“不羡”的诸侯国境内。

    这个不羡是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型诸侯国,相传该国的国君是少昊的后裔,国姓是嬴姓。

    这可是嬴姓啊!最为古老的姓之一。

    除了嬴姓之外,还有姜、姬、妫、姒、姞、姚、妘七姓,被称为上古八姓。

    看看这些姓的相似点,会发现的确非常古老,带着母系社会的特征。

    吕武并没有研究过古老的姓,要不然就要想一想秦国的那个嬴姓是个怎么回事了。

    然而,秦国嬴姓其实跟上古八姓不是一回事。

    另外一点,秦国重来没说过“恶来”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乱认祖宗可不行。他们有证可考的祖先是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之一。

    秦国帮周天子牧马倒是真的,起源在秦非子。因此也就有了一个说法,秦国其实是秦姓。

    在某天,人在“虎牢”的吕武得到了来自子产的汇报,讲的是郑军在湛水之边,一个叫“棫林”的地区击败楚军,并且还俘虏了楚军主帅公子格。

    这个消息怎么说呢?要说意外吧,楚军来的是杂牌军,主帅是名不经传的公子格;郑军这边则是子产为主将、子孔为副手,去的是郑国的百战之兵。

    郑军其实挺能打的,不幸的是他们总是碰上更能打的晋军,几次跟楚国交锋也是一些强力的封君。

    这一次郑国三个“军”跟公子格临时拼凑起来的三万多乌合之众打,赢了才是理所当然,输了郑国其实也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毕竟,一国的精锐之师去跟临时拼凑的杂牌打,还能输的话,郑国就真的是太弱了。

    郑军战胜楚军了?尽管是打一个名不经传的公子格,知道消息的士匄还是心情很不美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