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4章:顺路灭一国???(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军的速度,尽量不把围困“斗首”晋军的联军吓得解散。

    话说,吕武怎么没想着快速行军去半途截击列国援军呢?并不是他没有想到,完全是那么做不划算。

    说到底,发生在“斗首”的战争是国战,吕武派出自己的骑兵部队,又或是让传统部队不计疲劳与损失,打赢了固然对晋国有利,损失的却是阴氏的实力。

    拥有伟大情操的人不少,吕武并不是其中的一个。

    吕武如果有那种情操,该做的是阻挡历史的潮流,拼着命去消灭范氏、魏氏、赵氏、韩氏……等等家族,后面再把自己和家人全部灭掉,将一切交给在任的晋君。

    那么干会阻止晋国的分裂,又或是避免被其他诸侯国消灭吗?只有天晓得了。

    讲一句非常难听的话,不要对任何高位者提什么情操,他们哪怕是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国家,以为没有私欲上的追求吗?

    当然了,不管是求名还是什么,能够为国家进行奉献,肯定是一种伟大!

    诸夏有点要进入礼崩乐坏的阶段,阴氏还不够格去扛起承担一切的骂名,以当前的局势发展来看,范氏必然要扛起一部分,可能还是份量最重的那一份。

    不过,吕武正想办法在沟通齐国的田氏,要是能让田氏来个“为王前驱”会是最好的事情,不能也无法阻止阴氏“化家为国”就是了。

    南下的晋军进入郑国实力范围,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带着军队主动靠拢过来。

    那些人是谁?他们就是要放弃郑人身份,投奔到晋国怀抱的五个家族的家主了。

    吕武深切地知道自己在哪,更知道事先并没有告知这五个家族南下晋军的行军路线。

    所以,五个家族的家主并不是率军要过来跟晋军会师,他们要去攻打“新郑”啊!

    “拜见元戎!”

    随着声音,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全部跪了下去,将什么叫作“拜见”用肢体表达出来。

    吕武看着跪地伏拜的五个人,安静了三个呼吸的时间才轻声说道:“起身罢。”

    侯晋说道:“子产无道,胆敢主国而恶于伯,我等甚为不齿。”

    认真说起来,晋国自从上一次接纳了郑国,不论晋国君臣的本心是怎么样,带着郑军南下狠狠地咬了楚国一口,很是让郑国吃得满嘴流油。

    这个也是子产在子孔做出失智行为之后,选择干掉子孔再去进行赔罪的原因。

    并不是子产认为晋国怎么样与否,不管晋国到底还行不行,怎么能前一脚跟着吃肉,后一脚就背叛呢?

    那样一搞,自我放血求得晋国接纳的郑国,刚刚将国家信誉值挽救了一下下,马上就又让信誉值破产了啊!

    当然了,子产的赔罪被士匄拒绝,礼节上郑国就没有了负担,后面在与晋国为敌,锅被甩在了士匄的头上啦。

    侯晋现在只是在讲场面话,不说这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美化自己叛国的事实?

    吕武没闲工夫跟这几个二五仔废话,问道:“你等要往‘新郑’?”

    这五个家族聚起来的军队看着有个三五万。

    数量是那么多,里面的构成到底怎么样有点不好琢磨,说不定凑人头的农夫占了绝对的多数?

    侯晋没有犹豫,说道:“我等在‘新郑’有内应,不必强攻便可入其内。”

    啊?

    看上去信心十足,非常有把握攻占“新郑”呀???

    吕武选择从临近“新郑”的路线行军,不代表晋军要去啃“新郑”这一块硬骨头。

    现在嘛?好像有便宜能占,要不要插一脚呢?

    堵女父满脸讨好地说道:“我等得知元戎在此,特来请元戎取‘新郑’。”

    是“取”,不是攻克。

    吕武不知道他们哪来的信心,多少了解郑国近期的情况。

    去年郑国动用了四万的军队参与围堵“斗首”的晋军,今年好像又调动了三万军队驰援“斗首”去了?

    郑国才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兵力,一下子有七万去“斗首”那边,各地估计要被掏空了吧?

    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这五人敢叛乱,并且叛乱之后又立刻席卷了周边,偏偏没有郑军前往平叛,不能说明郑国君臣手头的兵力很是捉襟见肘吗?

    当然,其它区域的兵力可以被掏空,作为都城的“新郑”肯定会留下守军的。

    吕武现在在思考的是,拿下“新郑”会对范氏产生什么后继影响,总不能是阴氏夺取“新郑”再把郑国灭掉,胜利果实无条件交到范氏手里吧?

    最终,吕武决定率军去“新郑”,可能就是单纯看个戏,也有可能参与进去,具体怎么做要看看到时候是个什么情况。

    得知晋军要去“新郑”的侯晋等人当然是大喜,甚至可以说是狂喜。

    他们这一次叛乱并不是头脑一热说干就干,事先有做很充足的准备,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

    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