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9章:耻辱,大大的耻辱!(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晋军中当“后茅”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并且责任方面有点多。

    所以,吕武听到了士匄的建议必须进行思考。

    那个“后茅”是个什么玩意?就是殿后部队呗。

    晋军这边叫“前茅”、“中茅”和“后茅”,顾名思义就是前、中、后三批部队,一般比较重视前军和殿后部队,对中军倒是觉得没什么所谓。

    一般情况下,来自各个诸侯的部队会被晋军放在中军,原因显得相当现实,主要就是不相信诸侯军队的战斗力,没奢望他们能够作为第一批投入战斗的部队,害怕他们当殿后部队被击溃会连累到晋军。

    解氏的家族军队在一年多的交战状态下,仅存的战斗力也就八千多人,作为殿后部队显得有些少了。

    那么,想让解朔来指挥殿后部队,肯定需要安排中小贵族的部队过去。

    晋军的战斗力比诸侯高,但是也要看来自哪个家族。

    晋国卿位家族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会比中小贵族更强悍。这个是平时能获取物资以及自信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自信心上面。

    “郑军一部并未往‘圉’而去。”吕武说道。

    士匄知道这个消息吗?看他一愣神的表现,明显不知道那个消息。

    “如此,韩氏亦殿后。”士匄说道。

    解氏加上韩氏?吕武点头认可下来。

    没有前往“圉”的郑军约在两万左右,他们的行军路线是往“新郑”,不能排除调转回头的可能性,该提防总是要提防的。

    吕武等士匄离开喊来了宋彬,吩咐道:“抽调六千骑兵,再调一‘师’,命周边将士协同,由你亲自前往追击郑军。”

    他们攻占了“新郑”以及周边的城邑肯定要留下守军,就是除了“新郑”那边有一个满编“师”之外,其余周边城邑守军的数量偏少。

    宋彬并不是第一次统兵作战,没有感到什么紧张地给答应下来,又问道:“如遇郑军,是否劝降?”

    不是什么多此一问。

    他们不但控制了“新郑”和郑国的许多城邑,还将郑国在“新郑”的君臣一锅端,有的是让那一支郑军投降的手段。

    吕武答道:“如统兵之将乃是子产,无需劝降。”

    其他人还可能被逼降,子产没有可能的。

    子产也是郑国的公族,并且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哪能没有想到回转“新郑”的两万郑军极可能会成为郑国最后的希望?

    他们尝试夺回“新郑”的行动成功,必定会在接下来死守“新郑”,无法迎回郑君姬恽的话,子产最大的可能性是再挑选一人登基成为郑国新君。

    吕武有想过让子产成为郑国的国君,琢磨了很久知道具备可操作性,关键在于子产能不能过自己心里那一关,再来就是会让范氏很恼火。

    所以,哪怕吕武真的想让子产成为郑国的国君,绝对不能让范氏察觉到阴氏在里面的操作痕迹。

    吕武不是答应士匄会配合灭掉郑国,怎么还想着让子产成为郑国的国君呢?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阴氏已经将能干的事情都干了,轮到范氏去接管阴氏让出去的城邑,搞到子产光复了一些城邑,又或是跑去没有沦陷的城邑登基,不关阴氏的什么事,只能是范氏自己无能呀。

    后面,吕武得到了相对准确的数据,反晋联军丢在“斗首”的人员多达三万余人,倒是各类的物资比较少,以粮秣的数量最少。

    他们追上了先期开拔的部队,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圉”的周边。

    “敌军抵抗愈加坚决。”士匄脸色并不好看。

    反晋联军在撤退时丢下同袍,带走了能带走的粮秣,其实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如果不是想着继续交战,他们才不会费尽心思带走更多的粮食。

    导致士匄脸色不好看的最大原因是彘裘在追击是撞上了楚国的“左右广”,一个照面楚国“左右广”给了彘裘统率的晋军一个狠的。

    总的来说,彘裘战败了,并且败得有些惨,两个“师”一万五千士兵只有不到六千脱离战场,其余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要么就是失踪。

    一下子没了九千左右的兵力,以总数量来说对范氏的打击不算致命,对彘裘的打击则是不轻,再来就是让反晋联军的士气被挽救了一波。

    吕武已经知道战事过程。

    负责追击的彘裘一开始挺顺利,一再追上敌军吃掉了一波又一波,可能是战事过于顺利让他们有些飘了,明明足够靠近“圉”还是不知道收敛,然后被躲藏于某座山头后面的楚国“左右广”在山体拐角处拦住,吃了一个大大的败仗。

    这是楚国的某个谁又玩“吾乃蛮夷”那一套吗?有点不太好判定呀。

    毕竟,晋军是在追击诸侯败军的时候碰上楚军,不是那种明明约好摆开阵势交战,晋军追击,楚军拦截,怎么看都跟交战礼仪无关。

    吕武问道:“楚君招何在?”

    反晋联军那边的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