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6章:匆匆三年(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民族了,他们也会一直古老下去,直至被消灭或吞并的那一天到来。

    当前的犬戎跟豲戎合居,双方组成了一个“二巨头联盟”,不到活不下去根本不会向东。

    “二者略显温顺,未有袭扰之举。其头人入‘冀’求我与之易物,彼可供马、牛、羊、皮毛、牛筋,与我易盐巴、青铜、布匹。”茅坪心里好奇刚才梁兴怎么会一脸愁容离去,问那是不敢问,也不该问的。

    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一个部落会有一个头人,管理几个部落的领导才被称呼为首领。

    至于说什么“大汗”之类,反正现在是没有这个称呼的。

    管理陇西郡对茅坪有几个难处,首先是人口的数量太少,再来才是大部分人是移动放牧状态。

    没错,汉国现在也是一个农耕和游牧都有在做的国家,只是有固定定居在农耕的人口占了八成。

    现在大多数北方诸侯国,其实都存在以放牧为生的群体,区别无非就是或多或少罢了。

    秦国没有灭亡之前,总人口里面有四成是移动放牧的生活姿态,算是诸侯里面的一朵奇葩了。

    吕武站在山坡之上遥望西边,轻声说道:“大汉现今无有西扩之心,如二者可挡狄戎,与之易物可也。”

    根据情报收集,豲戎和犬戎的人口合起来也就三万多,能操家伙的人约有六七千。而这六七千能作战的人并不区分男女老幼,能拿得动武器就算。

    事实上,北方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真的是全民皆兵,他们才没有战争让女人走开那么一回事,南下打草谷的大军里面不会缺少女人。

    诸夏这边?看是什么情况吧,反正到西汉时期还有女人在军中,干的并不是后勤工作,也能操刀子上阵的。

    至于说老人和孩子?贯穿历史也就到现代才是精壮年作为军队主力,其余年代下到十来岁的孩子,上到五六十老兵,占了军队的不小比例。

    汉国其实是继承了晋国的军制,哪怕是吕武都无法要求孩子或老人不能进入军队。

    为什么?原因在于规则就是那样。

    家中实在没了大人,孩子不纳赋就要交税,不纳赋也不交税,贵族的权益白白享受啦?

    而到了五六十还纳赋的情况比较少。毕竟现在这种年代,能纳赋的也就那几类人,除非是个人不愿意,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了鳏夫。

    吕武唯一能够精益求精的也那一支就常备军,其它哪怕是一国君王也不是那么顺心如意。

    “陇右每岁可为大汉供给良马两万匹。再有三五岁,或可增至四万匹。”茅坪看着挺有干劲。

    汉国不是消灭了乌氏和空同氏吗?肥了一波的事不提,又增加了三万多的国属奴隶。

    游牧部落的生活环境不比诸夏,他们要是干不动活基本也就进入到等死的时刻,能动弹就要有一技之长,通常就是跟放牧有关。

    所以,一旦从游牧部落捕捉到奴隶,种田可能教了还是不会,用来放牧则是非常合适的。

    吕武在脑中计算:“原本每年能够获得三万多匹战马,再有陇西每年提供两万匹?每年能够获得的战马应该能增加到三万五千左右吧?”

    为什么陇西提供两万匹,战马却是只增加了五千匹左右?那当然是因为并非每一匹马都能成为战马,除了体格、耐力等等的要求之外,驯服也是一个关键。

    想要训练出一匹战马,可能过程中会淘汰掉三四匹。

    汉国目前要是进行征召,能从从北地和汉地征召到约六万名骑兵,止于目前为止吕武还没有一次性动用超过五万名骑兵,一来是没有必要,再则也是用不起。

    有那么一点,汉军对战马的消耗一直挺大,原因当然是没有细养。

    如果是精细了来养战马,所耗花费会非常重,用后世的说法就是照顾一匹战马的花费会是五名步兵的量。

    汉国没有太在乎,一来是相关的经验不足,喂养方式是诸夏与诸胡相结合,并不像后面那些朝代会在草料里面加肉沫、油等等东西,又或是完全喂谷物。

    事实上,光是吃草的马永远不可能成为优质战马。

    茅坪用着满是期盼的表情说道:“如王上可迁徙口众而来,亦可操持农耕。如此,此地便可自给自足。”

    吕武收回看向西边的目光,转为看向了北边。

    他们所处的位置,向北并不是阴山区域,以后世的地理明明是青海。

    现在诸夏的脚步没有走那么远,能够知道的是那边有着大量的无人区,地貌以草原状态为主。

    迁徙人口到陇西?这个在宇内混一之前,不会出现在吕武的计划之内。

    京畿范围内先将人口充实起来不好吗?边疆区域要那么多的人口做什么。

    吕武没有记错的话,从东汉灭亡……又或者说是五胡乱华之后,陇西这片地方一直是造反的主力来着?

    当然,吕武并不是因为鞭长莫及才不愿意迁徙人口到陇西,主要是迁徙往京畿以北,远比陇西这边更加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