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范国和荀国,还有后面玩取而代之的韩国。

    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安分守己,等某天哪个国家强盛了,不免会心生吞并“同为一源”的国家,完成小范围的“大一统”,也就是所谓的“四晋归一”了。

    公子午又说道:“天下大一统之说,虽无凭证出自汉氏,臣以为当是无误,乃有‘四晋归一’之说。”

    说实话,熊招对“大一统”非常感兴趣,加速了楚国吞并陈国、蔡国、沈国和吴国的操作,要不然其实应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这个“大一统”对有为之君无疑是深挖不绝的宝藏,不但能够完美的阐述一名有为之君的野心,还能对所作所为进行美化。

    曾经的列国一再骂楚国,其中就包括楚国吞并的国家着实是太多了。有了“大一统”这个论点,楚国干的就是一件“自己好,大家也能一起好”的美事,不再是单纯为了扩张而扩张的残暴举动。

    说者可能无心,听者却是有意。

    熊招心中一动,环视了神色各异的众人一圈,说道:“寡人决议再战!”

    想再继续阐述观点的公子午明显有点懵逼。

    公子午的话还没有说完,先前那些话听着像是力主再战,其实只是为后面的撤军建议埋伏笔。

    这一下,伏笔还没有得到延伸,一下子将所有人给埋了进去?

    按照公子午的想法,既然汉国有吞并范国、韩国和荀国的野心,他们这一战已经处在劣势,该玩的就是撤军回去,再寻求与范国达成和解,此后一再使劲干扰汉国,不使汉国能够成功吞并范国、韩国和荀国的机会。

    现在是怎么回事?公子午话没讲完,那些话到底让熊招想到了什么才决定继续打???

    熊招又说道:“遣使谒见范公子,再寻韩王,荀公族,揭露汉王之雄心意图。”

    公子午最先反应过来,赞道:“王上圣明!”

    看看能不能瓦解对方的联盟,乃至于拉拢其中的几个,联合起来坑一波汉国,是吧?

    手段上面可能肮脏了一些,但是楚国从来不在乎这一方面的嘛。

    熊招看向了一众小弟,说道:“不谷,仰仗诸位多也。”

    众小弟的态度是:可别!

    当老大的一旦需要用到小弟,超大概率不仅仅是小弟需要小小地奉献一波,极可能是最大程度的要命。

    熊招的目光定格在宋国统军大将向戎,说道:“明日宋军出营,邀战韩军。”

    被点到名的向戎有点纳闷,说道:“韩军在‘密’,不在‘新郑’。”

    这事该知道的人,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另外,楚军的营地挂起了免战牌,楚军和其余小弟并不共处一个营寨,护身符的光环可没有笼罩在他们身上。

    熊招不再说话,示意公子午给向戎好好解释解释。

    公子午说道:“正因韩军主力不在,方有邀战之举。”

    要不然,以为汉军会对那些没有挂免战牌的各国之军视而不见?

    宋国等列国,他们其实也能选择挂免战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免战一波了。

    愿意遵守规则其实都有一个前提,也就是双方要有足够的尊重,等于实力的差距不能太大。

    以熊招看来,汉国根本不需要去尊重宋国等等的那些国家,理由是大象才不会去管抬起脚踩下,会踩死什么小动物。

    向戎觉得还是楚国君臣会玩,邀战一支实力弱小的敌军,避免被更强大的敌军进行打击。

    众小弟离场,熊招说道:“令尹方才有不尽之言?”

    公子午心态复杂,之前的话肯定不能再讲,转为说道:“汉王既有‘四晋归一’雄心,无非两种作为。展露汉军强悍之姿,抑或使范、韩、荀兵力于战场消耗。”

    熊招说道:“强汉之姿?”

    公子午点头。

    也就在今天,汉国的确已经展示了什么叫强汉,不止楚国在一波损失之后心里滴血,想必包括范国、荀国、韩国、宋国等等诸侯国也被吓得小心肝噗通乱跳吧。

    熊招没有说什么“我楚国地大物博”之类的废话来自我催眠,沉默了一小会,挥手让公子午该干点什么去干。

    翌日。

    宋国的向戎按照楚国君臣的指示,派人去邀请韩军交战。

    因为士匄薨逝的关系,从“密”那边快赶到“新郑”的韩起只是带来了两个“旅”的韩军。

    韩起遭到邀战,心里什么想法很难说,当即接受了宋使的邀战,能看到当时那个宋使明显傻眼了。

    知道韩王同意出兵交战消息的向戎倒是没有半点意外。

    宋军来了多少?也就六千左右的兵力,合约晋国编制的四个“旅”,周王室制度下的不到三个“师”。

    韩氏再怎么也是曾经晋国的一个家族,他们还有成为晋国卿位家族的历史,尽管是三千对六千,还是跟宋军交战,怂是不可能怂的。

    “韩王亟待展现实力,不至为汉军震慑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