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2 / 3)  春秋大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得汉国帮助韩国对荀国展开复仇?

    看着好像是韩起的脑子坏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韩起玩得是春秋的规则,也就是投降输一半,再让韩国成为汉国的附庸。

    “且先使韩王发布讨伐荀国檄文。”吕武毛病了才答应投降输一半。

    梁兴答应下来,复又说道:“范侯遣使节而来,询问王上何时撤军?”

    当前汉军控制了“虎牢”,也就是将范国直接一切两半,很现实的是汉国并没有攻打“虎牢”以北的范国城邑。

    就是吧,汉军已经将“原”、“台谷”等一些范国之前赠送给韩国的城邑给占了,直接让汉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温”边上。

    撤军?吕武为什么再一次来到“虎牢”这边?除了韩军和郑军驻扎在“虎牢”南边之外,“虎牢”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挥军向东就能威胁到荀国。

    所以,吕武进行动员夺取了韩国三分之二的城邑,当前有三个“师”和三千骑兵驻扎在“黄父”附近,有两个“师”驻扎在了“断道”,其余一个“军”又两个“师”以及三万骑兵都在“虎牢”了。

    那些并不是吕武动员起来的全部兵力,刚刚攻占的区域都在要道屯有驻兵,同时三戎之地那边还有两个“师”和五千骑兵。

    如果有必要的话,吕武其实也能对刚刚从韩国那边改换门庭到汉国的贵族进行征召,大约是能再凑出两个“师”左右的部队。

    以为三个“军”又一个“师”和三万八千骑兵,没有算上出征“汉中”的三个“师”,他们就是吕武能够动员兵力的极限了吗?那肯定不是。

    汉国执行了新制度,那是一种比曾经晋国更军果主义的制度,不过日子了为前提,以汉国约五百万的人口动员出七八十万数量的大军,绝对能够做到的。

    要是这一波能将得自韩国的三分之二城邑吞下去,汉国应该是能增加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那样汉国的总人口应该是接近五百五十万了。

    吕武说道:“如需会盟,韩王、荀王、范侯、宋公、郑侯,皆可来也。”

    现在真的不是汉国大举东出的好时机,别看一波吞了那么多的城邑,实际上是打乱了吕武的很多部署。

    首先,长渠还有三分之一左右没修,保持原有的人力物力投入,怎么都还要修两年。

    再来是,汉国修栈道,梳理“天池水泽”,并且攻占“汉中”之后正在图谋巴蜀。

    虽然说两线用兵是兵家大忌,其实也看两线是怎么个用兵方式。

    巴蜀那边撑死了也就拖住汉国不过超过一个“军”的兵力,关键在于会让攻占巴蜀的时间被拖得比较长,或者因为汉国高层的注意力不在那边,导致出现战败的可能性。

    “我需要时间……”吕武对这个认知很清醒。

    韩国名存实亡了对不对?汉国却是没有宣布灭掉了韩国。

    然后,汉国现在有那个能力夺取范国“虎牢”以北的城邑,一样没有付之行动。

    吕武太清楚疆域的扩张是怎么回事了,并不是短时间内疾速扩大地盘就是好,讲究的是能不能有效消化再为己所用。

    “郑失其土……”吕武看向梁兴,接着往下说道:“范、韩皆可居之。”

    归还城邑给韩起是没有可能的。

    韩起还想有自己的国家,跟范国和郑国挤一挤吧?

    子产玩忽悠大法有了一支大军,后勤供应则是仰仗楚国,一旦失去楚国的粮秣支持,分分钟大军四散。

    范国现在半死不活,没有实力来保证自己疆域不变,他们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的力量,该受的委屈就必须忍着。

    当然,那些是吕武自己的盘算,能不能成事非常不好说。

    梁兴觉得自己就是再能说会道,中行吴、韩起、范鞅、子产、子佐也不会是傻子吧?

    吕武说道:“苟且罢了,无需事成,延时为上。”

    短短时间之内风云变幻,吕武不相信只有自己应接不暇,实际上被卷进来的各个诸侯脑子肯定更乱。

    吕武想了想,说道:“你还需奔走列国,唯重齐国。”

    成体系的纵横术还没有出现,以前梁兴干的活其实已经有点相似的影子了。

    有些事情就是不为个人的意志而左右。

    吕武想要尽可能地拖时间,着实没有想到范鞅会将韩起带进“虎牢”来到自己的面前。

    算不上什么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只是一时间相对无言而已。

    韩起的胆子也算是大,敢进“虎牢”来见吕武。

    在韩起进“虎牢”之前,其实吕武已经事先知情,多少算是有一些心里缓冲了。

    “坐罢。”吕武能怎么地?干掉送上门来的韩起吗?

    范鞅眼观鼻鼻观心地坐下,看了一眼韩起,又看向吕武,说道:“未先请谒,请叔父恕罪。”

    吕武不搭理范鞅,看着韩起问道:“为何叛我?”

    那什么,是汉军先攻击的韩军,还顺带连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