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问道杨安道(2 / 2)  祭天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什么?黄山暗自心惊,自己使出浑身解数,打了这么久,对方才出三成的功力?黄山将信将疑望向杨安道,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打了这么久,杨安道右手的茶壶中没有滴出一滴茶水来。黄山不得不心服口服,也终于明白什么叫天外天人外人。

    环山讪笑道:“多谢前辈手下留情,也多谢前辈指教,今日一战,晚辈受益匪浅,能得前辈抬爱,实在是晚辈毕生的福气。”

    杨安道不以为然挥手道:“你不必这般谦虚,既然是武当弟子,那你随我来。”

    言罢不由分说,拉着黄山的手便施展开轻功,疾疾朝西南而去。奔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黄山累得气喘吁吁,努力调息过后才渐渐平息。反观杨安道,脸不红气不喘,果然内力精湛高深。

    两人来到一处亭前,黄山见亭上赫然写着“翠微亭”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不禁脱口而出道:“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杨安道瞥了一眼黄山道:“岳武穆《过池州翠微亭》,看来你的确是文武兼修。”

    黄山随着杨安道来到亭内,望着四野崇山峻岭叹道:“好山好水看未足,若果真是好山好水,自然是看不足的。如今的山水,萧然肃杀,哪里还有半点翠微的影子?是文武兼修也好,还是一介武夫也罢,山水没有了山水之乐,又如何能使人安然?唯有像岳武穆一样,马蹄声趁着月明星稀而回,还带着满身的征尘。”

    杨安道饶有兴致笑道:“哦?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岳武穆果然是你想的那样的么?”

    黄山连忙摆手道:“晚辈只是个无知的小子,怎么敢说了解岳武穆,只是靖康之耻高宗南渡,作为热血重臣,岳武穆一心想要收复河山可高宗又指向偏安一隅。若非如此,岳武穆又如何能独自趁着月明而归并且感慨知音有谁听?”

    “所以,你从武当来到云南,也是想要寻找自己的高宗?”

    黄山惊讶,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使命?虽然他对杨安道有耳闻,虽然也并不讨厌他,但这件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甚至赔上身家性命,所以,黄山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黄山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笑道:“前辈高看我了,我只是江湖一无名小卒,又如何敢和岳王爷比肩?更别说寻找自己的高宗了,更何况,如今四海升平,哪里还有高宗?”

    杨安道点头赞许,又虚指着四方延绵不绝的山脉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滇中山脉延绵千里而其势不绝,依你看这里可是卧虎藏龙之地?”

    “有道则有龙虎咆哮。”

    黄山不假思索的回答,杨安道很是满意,频频点头赞许。

    “前辈名称安道,道从何出?又如何安道?”

    黄山见杨安道的表情,也毫不犹豫地问了起来,不管杨安道会怎么想,他能够带自己到这里来,应该就不仅仅是看山水这么简单。

    很明显,黄山的猜测是对的,杨安道也一直想确定黄山是不是自己要等的那个人。自七隐从西平侯府处得知应文已经去了蜀中兰若寺便兵分两路,达果,无极和无依三人已经前往蜀中,自己和张继白,杨辅和段宝姬则留在滇中。

    这几日南诏城波谲云诡,先是鲍天叙的死,后面是文大通殒命,而这两人的死都是因为横空出现的黄山和传说中他身后的韩三童。所以,杨安道一定要弄清楚黄山到底什么样的背景。

    黄山也是如此,自己背负使命来到这里,师傅又有自己的打算,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