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南北而行(下)(2 / 3)  大明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事道:“小的在其他县也有亲戚好友,北边这几个县,皆是如此,想必其他县也好不到那里,这是所有百姓的呼声。若是不信,大人们去榆林府,一问便知”。

    这时,那名都察院左副御史上前一步道:“朝廷自有规制,不得随意鸣冤告状,不过,你们说的并非针对某一人,而是增加税赋名目与加重税收比例,倒也不为过”。

    末了,他继续道:“我们此次只是路过榆林府,另有差事,但离京时,圣上曾有旨意:若所过之处,有当地百姓反映民怨,可做初步核实,确认属实后,再移送其他衙门处置”。

    显然,无论刑部左侍郎,还是都察院副都御史,他们二人更相信------那封书信。

    此前,刑部郎中樊文予已差人向他们二人捎过话,并道出事情原委。

    此事已得到内阁次辅徐阶、礼部尚书袁炜的重视,他们也分别有所暗示……

    罗英的告状喊冤,已不是他个人的事儿了,更不会是一家之言。

    天下之事,有时就凭一张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人是如此,事儿,也是如此。事情,还总的靠人去做。

    具体到眼下,罗英所说之事,只要这位刑部侍郎与左副都御史愿意查,就可以查,而且一定能查出端倪来。

    “二位大人如此说,小的就放心了,只是,小的一介草民,说出如此大事,难免性命有危。故此,还请二人大人准许小的先行离去,并替小的保密”。

    罗英压低声音道:“小的可将那些同乡联名画押的状纸留下,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还意下如何?有仲逸、樊文予、李序南提前部署,结果自然没有多少意外。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为自己安危着想,不为过。只是这上面联名签名之人,在过堂时,最好都能前来衙门作证,至少要推出一批代表来”。

    副左都御史随意说道:“这么多人来衙门,总不会都有性命之忧吧?况且,朝廷也会对作证之人进行保护”。

    这话说的,简直了,就是为罗英量身定做。

    此事中,樊文予与李序南功不可没。

    “二位大人如此说,真是太好了,只是小的还有一事相求”。

    说这话的时候,估计罗英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了,即便提前打过招呼,但毕竟身份有别,在两名三品大员面前,他这个昔日的蠡县县衙差役,简直逆天了。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势所迫,也顾不了那么许多。

    “这位壮士,你还有何要说的?放心,这些随从属下,都是跟随我们多年的心腹近侍,不必担心”。

    见罗英一脸犹豫,有些左右为难,刑部侍郎竟主动问询起来。

    “启禀二位大人,来的时候,小的只顾赶路,马匹有些劳累,若以同样的速度再赶回去,恐怕有些吃不消……”。

    这一层,临行之前,仲逸与李序南并未叮嘱过,罗英只得发挥自己想象,毕竟面对两位三品大员,他还是有些忌惮。

    不过,时间有限,必须要尽快回去与仲逸等会和,罗英也就‘胆大’了些:“若二位大人准许,小的想在这些坐骑中,挑一匹身段、颜色相似的马匹,只是,缰绳与马鞍还得用我这匹马的”。

    这话说的没毛病,罗英的理由很简单:“若身段与颜色相似,甚至缰绳、马鞍一模一样,在别人看来,就是原来那匹”。

    “准了,去吧”。

    那名刑部侍郎向一名随从叮嘱几句……

    片刻之后,罗英骑着那匹‘新马’,匆匆向前奔去。

    “张大人,现在看来樊郎中说的没错,翰林院的仲侍读一向不按常理出牌,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但眼前这个忙还是要帮的”。

    刑部侍郎向这位张姓的御史笑道:“要不?咱们就去榆林府衙门走一趟?”。

    “现在,连徐阁老和袁尚书都点头了,我们自然是要去的,毕竟都是为朝廷的差事嘛”。

    张御史同样打趣道:“况且,有王侍郎陪着,还有什么不敢的?”。

    哈哈哈……

    或许,在罗英看来,这两位三品大员对他‘客气’的不行,无论态度、言语,简直太给面子了。

    只是一个恰当的时间点,遇到一件恰当的事儿而已,在这二人看来:办好此事,在徐阶面前有个交代,才是他们最关切的。

    对你有好处,对我也有好处,至少没有坏处。这样双赢的局面,望望是可遇而不可求。

    “都听着,改道,向北而行”,一名中年男子对属下大喊一声,钦差仪仗便掉头而行。

    不过,照这样的速度,也得明日午后,才能到榆林知府衙门。

    …………

    知府衙门北行数里那块空地上,仲逸与李序南与前来‘搭救’的程默,总算是遇到一起。

    三人,连同胯下马儿,简直要累坏了。

    “仲大人,李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