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3章 出手(上)(2 / 3)  大明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

    “放心您嘞,咱们大煤矿什么时候出过事儿?”。

    门口两个守卫向刘大顺打趣道:“大顺哥,回来时,不要忘了给弟兄们也捎点好酒来,馋着呢”。

    “就你事儿多,少不了你们的”。

    话音未落,一声清脆马鞭声传来,刘大顺直奔三边镇而去。

    与此同时,树上那道身影轻轻向前飘去,直追马儿方向。

    “仲大人,你可算来了,我还以为这差事没下文了呢”。

    路边一座矮山后,刘大顺立刻下马,向仲逸追问道:“此处没有外人,但说无妨,我当初答应过倪大人,一定将此事翻出来,或许倪大人还能无罪释放呢”。

    忠心与仗义,往往与才学、身份、贫富无关,刘大顺出身低微,大字不识几个,如今也只是个大煤矿的二头。

    只因当年大理寺左寺丞,倪庚辉对他一家有恩,他便以死相报。够爷们、够仗义。

    “大顺哥,稍安勿躁,前些日子,时机还未成熟,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机会”。

    仲逸直言道:“听着,明日上午,朝廷两位钦差:刑部王侍郎,都察院张副都御史,连同你们榆林知府、通判等,神府知县、县丞,还有一干衙役,都会路过三边镇”。

    刘大顺瞳孔放的老大,一脸的疑惑不解:“这么多人?还有钦差大人?乖乖,这是要捅破天了呀……”。

    对刘大顺而言,莫说知府大人,就是他们的知县大人,他总共也没见过几次,且每次都是跟在马三爷身后,远远的看他们在谈论着什么。

    至于钦差,在他没有见到大理寺倪庚辉之前,或许只有在戏文、说书里听过,要说亲眼一见,简直是痴人说梦。

    “仲大人,照这么说,大煤矿的事儿,都被朝廷知道了?这么快就派钦差大人来,我们可如何做准备呢?”。

    刘大顺一脸憨厚的说道:“你既是倪大人信得过的人,便是我大顺信得过的人,怎么干,你就说吧”。

    末了,他拍拍胸脯保证道:“我娘临终前吩咐过:倪大人是好人,是我刘家的大恩人。只要是他的事儿,就是豁出去性命,也绝无二话”。

    仲逸微微摇摇头,轻轻一叹:眼前这人,勇气固然可嘉,但做事儿,还是差了些火候。

    看来,刘大顺还是没有弄清其中来龙去脉,尤其是此事背后的奥秘所在。

    不过,这些事儿,也不需要向他说明,多说无益,反而坏事。

    “大顺哥,事已至此,我们长话短说”。

    仲逸也不再绕圈子:“大煤矿夜里干活,凌晨时分,正是大家困意最浓之时,届时防守松懈,若选择哪个时候动手,最合适不过了”。

    他的主意不难理解:凌晨时分,睡意正浓,所有苦力联合起来,苦力人数远超打手,那怕以五对一,甚至以十对一,也可迅速将这些打手控制起来。

    之后,将这些打手捆绑起来,烧掉周围简易小屋,放走院中野狗、马匹,将大煤矿弄的乱成一团,之后再各自逃命。

    而那个时候,榆林知府已陪着两位钦差大人来到三边镇,大煤矿距离三边镇很近,发生那么大的动静,自然很快被镇上的人察觉。

    作为刑部与都察院的两位三品大员,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一旦让二位钦差知晓大煤矿之事,况且再有知府衙门、知县衙门众多官吏,甚至周围百姓在,此事怕是再也捂不住了。

    如此一来,朝廷势必会派人来专司此案,而仲逸作为翰林院侍读正在榆林府办差,向皇帝禀告此次下行经历时,正好可以说起此事。

    一旦让皇帝知晓大煤矿,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无论严氏父子,或者徐阶、袁炜等,那怕是裕王朱载垕,他们所有的人,务必同时要看一个人的脸色------朱厚熜。

    连日以来,仲逸一直在琢磨着师父当初那句话:西北之行,以静制动、以退为进。

    来到榆林府,仲逸并未公开露面谈及大煤矿之事,但却在三边镇接连‘潜伏’数日,可谓“静”。

    原本以为与李序南的联手解决此事,但不曾想樊文予打听到路过榆林府的两位钦差,相比自己这个小小的六品翰林,刑部侍郎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头更大,更是------名正言顺。

    如今,一直与严氏唱反调的徐阶、袁炜,甚至裕王朱载垕,都以不同方式向两位钦差做过暗示。

    如此,可谓‘以退为进’:自己这个小六品退一步,让两位钦差进一步。

    同时,让钦差身后之人------更进一步。

    每每想到这些,仲逸对师父的钦佩之情就无法自已:当初他老人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不知三边镇的情况,更不曾想到二位钦差会路过榆林府。

    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才是最稳妥的。

    大煤矿、三边镇,知县,甚至知府,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远在京城的严士蕃。

    现在看来,师父凌云子当初那八个字或许是另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