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离城(2 / 3)  下山上山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廷还是笑着问道,不再如同先前那般,而是自称本王了。

    昭福轻轻摇了摇头,“小道只知道一点点,其余的,师父未曾对小道提过,小道也是不知。”

    李廷点了点头,“齐真人倒是明白,本王对道门是有好感,但也仅仅是对武当,对你们南山,可半点好感都没有的,他要你带什么话?”

    昭福只听说过当年北地的元家,曾经带着一万小刀骑,从北地冲至南山,抽刀立于南山门前,只是原因自己倒是不清楚,后来好像是朝廷八道圣旨,才喝令那一万面带杀气的小刀骑退回北地,所以这么些年,南山的道法,一直无法进入北地,兴许便是和当年的那些事情有关。

    双手合十,昭福躬身行礼,指着炉鼎说道:“前段时间,师父让小道命人将大殿前的这口大鼎白来此处,用来替代离城而去的宝剑,以抚民心,但却又将这张红布遮盖着大鼎,师父当日盖上红布时说过‘北方有人南去,揭红布以现炉鼎,许随州百年太平’,又让小道每日再次等候,想来就是等着王爷了,所以想请王爷揭过红布。”

    李廷面无表情地看了眼微微弯腰的昭福,冷不丁笑道:“若是本王不揭呢?”

    昭福脸上看不出什么波动,说道:“当日那口宝剑因世子殿下离去,随后便有这口大鼎,随州城也因王爷,才有如今萧索景象,一饮一啄见,自当有因果,还请王爷念在随州城数万百姓的生计上,揭开红布,伏魔观与随州城数万军民,自当感激不尽。”

    李廷上下打量了一眼,不卑不亢地站在自己面前的昭福,问道:“你可听清楚你师父说的是‘去’还是‘归’?”

    昭福皱着眉头,努力地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师父说的是‘去’,并不是‘归’。”又看了眼李廷,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廷饶有兴趣地看了看皱着眉头的昭福,说道:“还有没你师父交代的?”

    昭福犹豫了下,开口说道:“小道想请王爷去趟伏魔观,当日师父没说,但小道也能猜出师父似是算计了世子殿下,但总归是没成,小道知道师父想见王爷一面,所以小道也想请王爷一次。”

    李廷插在袖中的双手,缓缓伸出,右手抓向红布,说道:“牛鼻子老道,有什么可见的,还是不见的好,若是真见到了,保不定本王会干出什么事来。”

    说完便一把将遮盖在大鼎上的红掀开,露出那口巨大无比的炉鼎,笑道:“本王一向不信什么因果报应,什么牛鬼蛇神,不过是求个心安而已,本王既已在此,怎么不见随州城那些所谓的冤魂来找本王? ”

    从大鼎上脱落的红布,缓缓落在地上,已经开始注意到此处的行人们,都面露惊讶地看着伏魔观的昭福道长和那名身形有些佝偻的老人,心里都想起了当日齐真人所说的那句话,原来这位老人便是那揭布之人,却并不奇怪,若是一个年轻人,才会叫他们惊奇,连齐真人都等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名毛头小子?

    只有几个极少数猜出老人身份的年迈之人,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仇恨和愤怒看着老人,也只有他们才会知道,这名身形佝偻的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当年的随州城惨相,瞬间再次映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而造成那一切的,也就是这个看着像是个老儒生的老人。

    可他为何这身打扮?

    昭福看着李廷揭过红布,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道:“师父还有话要小道带给王爷,只是若是王爷不揭红布,就不用小道告知。”看了眼重新将双手插回袖口的李廷,昭福接着说道:“师父说王爷揭过红布,随州城便百年太平,此为大善也,伏魔观欠了王爷一次,将来便还给世子殿下。”

    李廷点了点头,转身便要离去,身后的昭福再次开口说道:“还有一名目盲道长,要我转告王爷,说王爷所寻之人还活着,王爷北归之后,方可见到。”

    此言一出,李廷走向马车的身形顿时一窒,轻轻点了点头,头也不回地说道:“帮本王谢过那名道长。”便就此离去。

    昭福对着李廷的背影,再次施了一礼,轻声说道:“善。”

    .........

    伏魔观中,年迈的齐静思,缓缓坐在蒲团上,看着大殿门外,面露慈祥。

    老王爷离开随州城,新王爷离开随州城,北地来的武王爷,也离开随州城。

    但回来的,终究只会是那位新王爷。

    或许将来,还会有一位新王爷,经过随州城。

    但随州城,始终会是,王不见王。

    齐静思伸出那只苍老得如同枯木一般的手臂,抓向空中,明朗的天空之中,一道紫气,随之消逝,往南方而去,而那只干枯的手臂,也随之下落,再也没有提起。

    南山莲花池,一朵比池中任何一朵莲花都显得庞大的紫金莲,以惊人的速度,枯萎下去。

    大长老跪坐在池子正前方,双手合十,嘴里轻轻念道:“师侄恭送师叔。”低下头去。

    庆安二十三年冬,南山硕果仅存的最高辈分,静字辈真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