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部 风云际会 一〇四 蜀乱纷纷杀意浓 诸生血溅大慈寺(2 / 3)  大明孤忠李定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金碧辉煌的穹顶,口中不停重复地喃喃自语道:“我命在天,人命在我,四方有路,在劫难逃!川人负我!必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在这场席卷四川的叛乱浪潮中,到处活跃着读书人的身影,汪兆龄早就摸透了张献忠的心思,当即迎合道:“农、工、商、士是为四民,而士又乃四民之首!陛下不如再设科举,假托遴选真才之名,将那些两面三刀的读书人全都诱来西京,然后一网打尽!正所谓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只要除掉这些人,纵使百姓再多,又能闹腾出什么事来!”

    张献忠听罢,不禁拊掌叫好,立刻传旨各州县,曰:“朕因两科取士无人,定于本年八月再开特科,网罗文武全才。全川士子即刻赴京应试,凡属贡生、秀才、监生,有规避不赴者,着州县官拿办,本人剥皮,全家处斩,邻里连坐,地方教官砍头!”

    在张献忠这份杀气腾腾的圣谕督促下,各州县士子相继来到成都,张献忠于是下令将他们安置在大慈寺,并派数千名士兵严加监管。

    这大慈寺内原有近千名僧人,当初大西军破城之时,因藏匿了一名宗室,全寺僧人皆被大西军屠戮殆尽,荒废了许久,现如今正好供诸生居住。

    除了无法自由行动外,这些士子的伙食倒还不错,每天半升小米,每三天还有一顿肉吃。就这么过了十几天,一日清晨,汪兆龄突然全副戎装,带着张献忠的圣旨来到寺中。

    诸生赶忙跪倒听旨,只听汪兆龄捧着圣旨,高声诵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每日劳碌,无暇顾及大家,让大家久等了!今特令各处教官将所辖诸生领回原籍,待明年春天,再另行组织考试。钦此!”

    士子们听说可以回家,不禁欢呼雀跃,一齐高呼万岁,连连谢恩。

    汪兆龄旋即命人在寺门口离地四尺处挂起一根麻绳,下令年幼者及身高不足四尺者,不得迈出寺门一步。结果除了两个身材矮小的士子被留寺中,其他诸生皆兴高采烈地出了寺门,以县为单位排成十余列,每列皆有一名大西军士卒领头,高举一面白旗,上书“某府某州某县生员”字样。

    从大慈寺到南城门一路,有数万名大西军将士全副武装,夹道三层站立,中间只留下一条小径供诸生通行。

    诸生尚不知祸在眉睫,互相有说有笑地鱼贯来到城门前等候,不想才刚一出城,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打落行李,剥去衣服,径直牵到南门桥上,砍入水中。

    如此一队接着一队,依次屠杀,直到半夜方才全部斩杀干净,一时间南门桥下河水皆被血水染红,积尸阻流,直到十几天后,方才飘荡而尽。经此一番,被杀诸生多达两万两千三百余人,惟有两名高不及绳的年幼士子得以幸免于难。

    在杀光诸生之后,张献忠认为识文断字的医师也是危险分子,于是下令将全城医师尽数聚集至皇宫之中,又让太监搬出原先蜀王府中的一具医用铜人,将铜人身上穴位全部用纸盖住,让众医师上前扎穴,但凡有一个穴位扎错,即刻处死。

    在如此杀气腾腾的场面下,又有几个人能够气定神闲的认准穴位,一场考试下来,城内医师便被杀掉了一大半。

    紧接着,张献忠又下旨将成都附近的和尚、道士、工匠艺人全都抓了起来,准备将他们斩尽杀绝。

    定国和文秀闻讯急忙赶进宫中面见张献忠,见到张献忠,定国和文秀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砰砰地连磕了几个响头,待他们再抬起头,额头上早已是鲜血淋漓了。

    “你们这是做什么?赶紧给老子起来!”张献忠望着两名义子,满脸的惊愕。

    “儿臣请求父皇停止杀戮,放过那些无辜百姓吧!”定国和文秀几乎异口同声地劝谏道。

    张献忠大怒道:“鸟!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这些小子来教老子?再不起来,休怪老子不客气!”

    不想等了许久,二人依旧跪在地上没有起来,腰杆却挺得笔直,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见此情形,张献忠忽然冷笑一声道:“好啊!你们两个翅膀硬了是吧!就连老子的话都不听了!来人,给老子将这两个不肖子打入大狱,听候发落!”

    立刻就有御林军从殿外一拥而入,将定国和文秀二人按住,径直押往大狱。

    正当张献忠大开杀戒之时,成都的孔庙忽然骤起大火。张献忠得报心中忐忑,连忙询问汪兆龄道:“汪丞相,这火起得蹊跷,莫非是孔夫子不愿让老子杀这班读书人?”

    汪兆龄赶忙献媚道:“陛下勿扰,此乃孔夫子告诉咱们,四川的文运走到了尽头!”

    张献忠听罢顿时放心下来,遂下令各州县将那些被杀戮的诸生家眷全部押解入京,然后将这些人赶至城郊早已挖好的万人坑前,尽数推入坑中,活埋而死。

    至此,全川读书人皆被张献忠屠戮干净,惟有雅州的士子得以幸免。原来当时雅州士子接到张献忠特科取士的圣谕后不敢怠慢,连忙纷纷启程奔赴成都。

    然而上南道御史郝孟旋听闻此事,断定这是一个骗局,在良心的驱使下,他火速伪造了一份诏书,派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