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二六 沐天波大仇得报 四将军议政安民(2 / 3)  大明孤忠李定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罪不至死,杨总兵的做法并无不妥。为何要施以严刑峻法,这样岂不是让弟兄们心寒?”

    文秀苦笑着拍了拍刘震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震儿,你是否觉得为父矫枉过正了?为父何尝不知那兄弟死得可惜,但咱们大西军大多数人皆是草莽出身,行为举止粗鄙,稍不注意就会惹是生非,故而惟有以他的首级作为威慑,方能够杀一儆百,号令三军!”

    见刘震默然不语,文秀又接着说道:“震儿,待三日示众期满,你且替为父将那位兄弟的首级与尸身缝好,好生厚葬!若是能寻到其家人,便按阵亡将校给予抚恤吧!”

    刘震心里虽然还是不太明白父亲的做法,但还是微微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这件事很快就在滇南地区流传开来,那些尚在观望的彝族土司,皆认定大西军与旧明朝的军队大不相同,乃是真正的仁义之师,一时人人心悦诚服,降者如云。

    惟有镇雄土司,素来与沙定洲交好,恃险据守,不愿接受大西军的招抚。定国闻讯,立即派遣祁三升领兵征讨,镇雄土司连吃了好几场败战,这才终于清醒过来,恐步沙定洲之后尘,赶忙自缚出寨向大西军请降,从此输送纳贡无不争先恐后。

    收复滇南后,大西军得以南通安南、交趾、缅甸、占城、罗甸等国,正所谓失却十省,收复五国。定国于是将阿迷州改为开远,蒙自改为沐新,迤东遂告平定。

    大军班师凯旋回到昆明,献俘与东府。孙可望大喜,立刻请来黔国公沐天波,当着他的面将沙定洲夫妇凌迟处死。沐天波大仇得报,自是感激涕零,叩首称谢,云南百姓亦是人人拍手称快。

    为了将滇黔两省营建成稳定的抗清大后方,在大军班师回到昆明的当夜,孙可望便匆匆将定国与文秀二人召来东府议事。

    定国早有谋划在胸,见孙可望问起,遂抱拳言道:“臣弟有三点建议,望大哥采纳,一为屯田,二为铸币,三为盐课!”

    孙可望求治心切,迫不及待地催促道:“老二,赶紧细细说来!”

    定国也不打算卖关子,稍稍停顿了片刻就继续说道:“当初咱们在四川粮饷供应多靠打粮,如此虽能够快速筹措粮饷,却难免伤及无辜,官绅士民更是怨声载道,最终才导致川中绅民群起反叛。因此臣弟以为应颁下严令,今后禁止各营打粮,也不许以各种名义向官绅及土司摊派借饷。”

    孙可望听后却是一脸无奈:“孤虽也知道打粮之法弊大于利,但非常时期,非常做法!若不如此,我几十万大军供给又将如何解决?”

    见孙可望愁眉不展,定国随即不慌不忙地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咱们不妨把那些无主的荒地分给各营,组织屯田,并修浚水利,自给自足!此外,不论军田或是民田都设立营庄,实行军管,管庄者由军中将校充任。军田的出产直接供应大军,而民田的出产则五成分予佃农,四成缴税,地主只得一成。”

    “二哥,十抽四的赋税太高了吧!这可是如今大明朝税率的好几倍!就算加上前几年崇祯搞出来的三饷,也远远比这税率低啊!”刘文秀心有疑虑,忍不住打断定国插话道。

    定国却是微微一笑:“不然,明朝的税率虽说不高,但官员、士绅、胥吏不仅不交税,还从中肆意盘剥,百姓负担极重,因此方才被逼得卖儿卖女,乃至铤而走险!而咱们大西军却不必像明朝官府那样迁就士绅,只须令各处营庄监督士绅,让他们无法把税收的压力转嫁到穷苦百姓身上!加上前段时间,咱们杀了不少贪官污吏,贪腐之风已大为收敛,我相信,断然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以身试法!所以这税率看着似乎高了,可实际却比从前轻了许多。”

    孙可望认真听定国把话说完,不禁连连点头称是,立刻在滇黔两地颁下谕令。

    此令一经颁布,地主缙绅心有虽有不满,但一来他们畏惧大西军,二来清军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西南地区,他们还需要依赖大西军的保护,与多交些税比起来,还是清军的大屠杀更加令人感到害怕,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该作何选择,因此也就默默承受了下来。

    加上老天爷帮忙,这些年风调雨顺,粮价大跌,不论军粮和民间存粮都有了大量的积存。自此,滇黔百姓安居乐业,生产恢复,贸易云集,一改先前战乱时的凋敝景象。

    定国又接着向孙可望建议道:“大哥,经臣弟访察,云南之地虽盛产铜矿,但过去铸造的铜钱大多流往内地,民间贸易常用贝壳。为了稳定物价,咱们应当扩大铜矿开采规模,铸造铜钱取代贝壳,同时将原本被地方豪强大户把持的盐业收归官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增加赋税来源!”

    孙可望亦深以为然,一一遵照执行,于各地建起炼铜大炉十八座,改铸“兴朝通宝”,每大文抵一分,小文抵五厘,小平钱抵一厘,严令禁止再用贝壳为币。由于滇黔地区在大西军的治理下治安良好,物价稳定,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商人前来行商贸易。

    除此之外,孙可望又设立盐税司,任命总兵史文为盐统,专门负责征收盐课及商税。随着盐业兴盛,每年光盐课一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