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五章 厚赏与惩治(3 / 3)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据,依然半信半疑。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官员,兴致勃勃的讨论应该在哪些州县修建盐田。

    既然决策已经定了下来,而且好处显而易见,百官自然拥护,但是实施的工作却有些庞大、繁琐,不是一两天就能制订完成的,不过,像这种具体细致的事情,自然会有各个官署的文书、吏员负责,那些大臣只要敲定大方向就可,其余时间。就是与皇帝畅想,政令推行天下之后,未来是多么的美好。

    说句有些阴暗的猜测,或许有些官员就是这样想的,国库的钱还不是自己的,自然希望它越丰裕越好,反正迟早会落到自己口袋里。

    连续几日,百官心情愉悦,就连一向对人不对事的言官御史似乎也受到感染,参人的奏折也少进了几本,每个有都在研究地理,考虑应该在哪些州县开辟盐田比较合适,然而,他们似乎忽略,或者是故意忽略了一件事情。作为此事的功臣,就是提供盐田修筑方法的楚质,却没有人提及,百官仿佛已经将其遗忘。

    也不尽然,不提与楚质关系亲密的官员朋友,就是皇后曹怡,也为了此事,专门找到了皇帝赵祯,自然不是为讨个说法,而是委婉提醒赵祯。莫要忘记有功于朝廷的某人。

    “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权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知钱塘县事

    这是赵祯的回答。宣德郎是文散官名称,正七品,比从八品知县高三级。大理评事是楚质原有职位,没有改变,意味着能多拿一份俸禄,而权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才是差遣,实职,地方更是不远,宁海军就驻扎在杭州。

    同时还兼任钱塘知县一职。充分说明楚质升官了,而且还是连升三级,拿四份薪俸,却只须做一份工作,兼任知县,那也就说明判官厅公事相当于荣誉式的加官,毕竟军中事宜自然有都总管之类的武官负责。

    按理来说,这样的赏赐也不算微薄,相当于人家奋斗五六年,而且未必能得的成果。然而,楚质提供的晒盐方法,每年至少为朝廷增加几百万贯的岁入,大大缓解赤字问题,这么功劳可是不轻啊。

    再者,抛开功赏罪罚的铁律,想一想楚质的背景。曹家的女婿与张尧佐一样,也是外戚,凭什么他可以从一个小推官,直接升为三司使,就算如今卸任,但是依然身兼四使职务。官高权厚,而楚质,就是立了大功,却还是七品小官,连穿绯袍的资格都没有,难免会让人觉得,在皇帝心目中,功勋之后的曹家真的不如一个张贵妃重要。

    “皇后觉得如何?”赵祯问道,相信她的聪惠,应该明白自己的打算。

    良久,曹怡缓缓摇头,轻声说道:“官家赏赐太过,怕他难以承受。”

    目光掠过一抹欣然,赵祯笑道:“功赏究过,这是他应得的。”

    “福泽过厚,未必是好事曹怡说道:“若是官家信得过臣妾,不如就将封赏楚质之事交予臣妾处理吧。”

    “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联提出,何必作惹人诽议之举。”赵祯说道,却是为她考虑。

    “授承直郎、试大理评事,加官上骑都尉,入值集贤校理

    这是曹怡的提议,承直郎,正六品文散官,大理评事,虚职,上骑都尉相对好些,是勋官,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只有品级而已,还是虚职,而集贤校理也是如此,虽然是中书省的属官,作用只是积历官阶,并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集贤校理的职位也不简单,北宋初年,设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承唐代文馆旧制而总称崇文院。在此基础上增设秘阁,故通称馆阁,虽然是宋朝图书文献管理机构,但是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国储才。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宋朝的名臣贤相十常**是馆阁出身,从这可以看出,聚书、校书并非设馆阁的最终目标。而储才育才乃是旨意真正所在。馆阁既是高级人才的储备库,又是官员晋升的捷径和平台。

    也就是说,如果楚质能进入集贤院。可以参加朝廷各种典礼,熟悉典章制章,间接参与了朝廷政事,能为日后担当重任作准备,再加上几个散官,这简直就是平步青云。看来,曹怡如此提议,也是存了私心。

    果然,赵祯脸色微变,皱眉说道:“莫不是那楚质惹皇后生气了,要如此惩治于他

    转折过度章节。感觉真的很难写,不出意外,一两章,主角就回京了,之后情节要想下,今天五千字,少了。见谅。

    最新全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