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一章 黄叙平南(1 / 2)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诸葛亮接受了刘琦的请求,愿意作为使者去九江郡与袁术谈判。

    不过他在临行之时,向刘琦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委实让刘琦没有想到。

    诸葛亮也听说过刘琦的一些事迹,知道他早年发起护君联盟的时候,曾率兵北上中土,在南阳郡与袁术见过面,刘琦亲自担任使者去游说袁术,请对方让路给荆州军。

    诸葛亮希望刘琦能够扮演袁术,并由自己来担任使者,演练着来试着说服刘琦。

    虽然刘琦和袁术并不是一个人,但毕竟他见过袁术,也大概知晓袁术是一个什么样子,由刘琦来扮演袁术被说降,尽可能地将袁术会使出的手段或者是为难的套路统统使出来,如此一来诸葛亮实际去劝说袁术的时候,也会多上几分胜算。

    这个要求不难,但却让刘琦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诸葛亮身上似乎有一些强迫的性格,在做事的时候力求完美,即使是去当使者这种任务,他也要预先演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体会共情效果,以求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刘琦麾下虽然有许多的智者,但能够达到像是诸葛亮这样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人,目下来看,似乎还真的是没有。

    从现在的少年诸葛亮身上,刘琦仿佛能够捕捉到那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臣身影。

    责任心,在少年诸葛亮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

    诸葛亮和刘琦演练了好几日,他们针对如何说动袁术做出了好几套方案之后……最终,诸葛亮在做足了准备后,成为了刘琦的使者,前往九江郡。

    与此同时,刘琦下令将在蜀中的重要手下统统召回襄阳。

    他将继续以襄阳为大本营,开始去对抗北方的强大敌人。

    前番在益州,刘琦已经开始大力地普及镇西稻,而荆州十郡的气候,相比于益州境内更适合镇西稻的生长,虽然荀攸、蒯良、蒯越等人得到了刘琦的命令,在荆州大量地普及稻种,但由于没有刘琦亲自监督,再加上他们对镇西稻的效果将信将疑,使得稻种目下在荆州的普及率不及蜀中。

    但即使如此,最近这半年来荆州水稻的整体产量也让人叹为观止了。

    产量和税收增高了,但在刘琦看来,水稻的产量就荆州而言还是不够用!

    要将整个荆州十郡的所有稻种全部更换,当辖境内的稻种全部变为镇西稻的时候,荆益两州的粮食产量将呈倍数的增长,到时候便是集中两州之力,供养凉州的法正,也绝对没有问题。

    就是用粮食堆,刘琦也要在凉州堆积一个只属于他的天然马场出来。

    但前提,他要有更多的粮草和物资。

    诸葛亮离开了襄阳之后,刘琦就立刻着手开始派人整理荆州目下的政治与经济情况。

    他要对于荆州和益州目下的财政收入,以及人口增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事实证明,因为摊丁入亩的实施和镇西稻的普及,使得荆州整体的财政收入在本年度上涨到了去年一整年的水平。

    而人口,相比于去年刘琦荆州讨伐益州的时候,增长了近五十万口。

    而刘琦现在不怕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就算是这些迁移到荆州的人没有耕地,但只要有摊丁入亩的政策跟着,财政就不会缺钱,普通人黔首也敢生孩子,没有土地的附户也不怕交不起税,反倒是拥有太多土地的大族,持有土地的成本上涨,不得不开始抛售一部分土地。

    而那些隐藏的人口,也在政策实施以来开始浮出水面,整个荆州税收达到了全面普及化。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刘琦的辖境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琦的辖境豪强叛乱一直没停。

    去年讨平了一批,今年又开始叛乱了。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刘琦的政令大幅度的触碰了豪强的利益,让他们的资产缩水,他们自然是要反的。

    但拥护他们反叛的人,则是锐减了,至少普通的黔首平民不可能。

    但针对地方,刘琦通过数年的战争期间,已经积累了比他们要强大的多的军事实力,地方豪强要反叛,他自然是毫不留情的出兵给予剿灭。

    诸葛亮刚走不久,桂阳郡就又出现了五名豪强联合本土大族挟众叛乱,声势不小,一时间竟携裹至数万人众,攻略县城,意图自守。

    消息传到襄阳,刘琦并不着急。

    这样的任蹦出来越多越好。

    杀鸡儆猴……只要是敢反的,讨平后全部灭族。

    到了这种时候,还怕得罪人么?

    刘琦即刻找来黄叙,命他为平南先锋,率领一万精锐,水陆并进南下联合刘磐,一举歼灭桂阳郡的叛军。

    黄叙在荆州也是和黄忠蛰伏了许久,一直以来都没有战事能够用上他,如今得了平南的将令,黄叙异常兴奋,满面笑容的领命。

    “黄兄,你在襄阳随令尊驻守,这段时间只怕也是憋的够呛吧?这一次平定桂阳之乱,全凭你一人决断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