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上)(5 / 7)  四面八方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离肖庄公社之后,第二天就想掉头返回,但是一回到皖西城,就遇上了政治学习,迟迟脱身不得。同时,他也想让自己冷静一下。

    已经进入初冬了,淮河岸边如烟的垂柳开始落叶,随风卷起,路面一片斑驳。

    为了保密,肖卓然没有动用医院的吉普车,带上程先觉,乘坐长途汽车。到了县城,再转乘农用客车,这种车子很特别,卡车车头,客车车身。农用客车到了肖庄公社,就不往前面走了,只得步行。

    两个人走了小半天,回到老宅已近黄昏。

    正在院子里筛米的老父亲一看见儿子突然出现,疑是从天而降,又惊又喜,赶快招呼杀鸡做饭。

    肖家老宅过去比舒家老宅还大,但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肖家,和一般农民家庭别无二致。三间正屋略微高大一些,墙是土墙,顶是草顶。肖卓然虽然主张均贫富,但是家里的寒酸还是让他有些心冷。他站在院子里四下打量,跟佝偻着腰的父亲说,这新屋刚刚盖好的时候,还是很敞亮的,才几年过去,怎么矮了半截?

    老父亲眨巴眨巴眼睛,不解地看着儿子说,没有啊,盖的时候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你是在城里见惯了高楼大厦,眼光高了。

    肖卓然说,也许吧。

    程先觉说,土墙垒的房子,可能就有这个问题,时间一长,就往下矬。

    母亲和嫂子在锅屋里忙乎,肖卓然钻进锅屋,一股浓烟扑面而来,连连咳嗽。母亲说,儿啊,快到堂屋跟你爹说说话,这里你插不上手。

    肖卓然说,不是说家家户户都用上沼气了吗,怎么还用柴草?

    娘没听懂,反问,沼气,啥沼气?

    肖卓然不再解释,掀掀锅盖,揭揭水缸,探探米桶,然后一言不发地出了锅屋,站在院子中央发愣。父亲看儿子心事重重的样子,问道,你咋招呼不打一个,说回来就回来了,莫非有啥事?

    肖卓然说,啥事也没有,下乡巡回医疗,顺便回家看看。

    父亲说,云舒和我的那几个孙子,都还好吧?

    肖卓然说,很好,有牛奶有面包,有学上有书读,您老人家就放心吧。他们这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父亲说,那就好,那就好,只要孩子们有好日子过就行了。

    肖卓然笑笑说,真是时势造英雄啊!我记得母亲过去是大门不出,小门不迈,成天在楼上读书绣花,现在也能在锅屋里做饭了。那么大的烟,她老人家居然也能待得住。

    父亲说,这算啥?双抢的时候,你妈还跟着我下田呢,一天七个工分,一毛四分钱。

    肖卓然怔住了,半天才问,爹,你是说我娘和你都要下田?我不是每月给你们十块钱生活费吗?难道还不够?

    父亲说,公社号召俺们自食其力,俺们又不是不能动,咋不能下田干活?农忙的时候,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全民皆兵,统统下田。

    肖卓然被父亲说得哭笑不得。老人家把当年蒋委员长号召抗日的话都说出来了,好像双抢就像抗日那样紧张似的。

    大哥跑了三四里路,到村里的代销店打了一斤散酒回来,爷仨和程先觉就着一只老母鸡,一碟炒鸡蛋,还有几碟小菜,边喝边聊。肖卓然问起肖庄公社粮食产量是不是真的,大哥支支吾吾地说,好像是真的,反正俺们肖庄公社的粮食产量比别的地方高。

    肖卓然说,那每家每户养鱼牧羊,鸡鸭鱼鹅满村跑,是怎么回事?我们家里养了没有?

    大哥说,养了几只,都在棚里了。

    肖卓然说,我那几个侄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大哥说,不怎么样。老大已经不上学了,大半劳力,一天六个工分。

    肖卓然愕然说,他才十二岁,你让他挣工分干什么?

    老爷子插话说,反正在学校也学不到啥东西,动不动就号召学生下田,一样的种地,在家种可以挣工分,在学校种,不给工分还要交学费。

    肖卓然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一再追问粮食产量的问题。问到最后,大哥说了实话,说三季稻是有的,但是把人累死了,把地累死了,而且那粮食虚头大,吃了不管饱,上顿吃了,下顿很快就饿。不知道谁发明了三季稻,原先俺们都欢天喜地,可是种了两年,地就不行了,一年要搞两个双抢,把人累得不行。这边忙着栽秧,那边忙着割稻,老人孩子都要下田。

    老父亲说,忙是忙点,累是累点,好就好在粮食够吃了。

    肖卓然说,都解放这么多年了,粮食够吃算什么?猪肉早都应该够吃了。

    老父亲说,啊,有粮食吃就行了,不挨饿就行了。

    肖卓然明白了,老父亲是被******饿怕了。1960年,要不是肖卓然及时从皖西城背回两袋麦麸子,一家人恐怕都熬不过那个夏天。难怪他老人家现在能吃饱就满足了。

    肖卓然心里一阵酸楚。

    老爷子说,你说能吃饱吧,又怕吃不长。咋说呢,怕就怕地不给用,化肥上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