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六十六章:清流博弈(3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彼时,先皇登基数年,始终没有皇子降生,方得一子欣喜若狂,加之当时的孙贵妃,如今的孙太后又是宠妃,迫不及待的,先皇就将太上皇册封为了太子,次年就举行了出阁礼。

    但是这二者岂可同日而语?

    当时的太上皇出阁,更多的是仪典性质的。

    出阁礼是行了,府官也备置了,但是实际上,太上皇仍养在宫中,直到五岁左右,才真正的开蒙读书。

    以至于当时的很多大臣,对此都颇有非议,觉得先皇逾越礼制,操之过急,折腾的朝廷上上下下都不安宁。

    更不要说,如今的情况,太子殿下之所以要出阁,是为了蒙学。

    要是备置了属官,那么每日所学必然要加入政务,而一旦加入政务,就像语言所说的,三岁的孩子,又能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朱鉴此言,明显就是在胡搅蛮缠。

    余俨愣怔了片刻,正欲反驳,然而这个时候,殿中却又站出来了一人,道。

    “陛下,臣亦以为,太子既然出阁,自然当备属官,纵然殿下一时不预政务,但是为储本计,朝廷总要早做准备。”

    大理寺卿,杜宁!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个站出来发声的三品大员,竟然会是这位。

    要知道,大理寺卿虽然在官职上,只比六部侍郎稍强一些,但是,杜宁的身份有些特殊。

    他是翰林清流出身!

    尤其是在高谷,彭时,商辂等人接连被贬之后,翰林出身的官员,在朝中越发的稀少了。

    但是就算在稀少,这支势力在朝中依然地位不低。

    一是因为,翰林清流本就是士林当中的顶层,第二则是因为,翰林一脉,在朝中还有一位中流砥柱。

    工部尚书,陈循!

    于是,不少大臣立刻反应过来。

    如今的翰林院,虽然是萧镃执掌,但是,从萧镃上任之后,朝廷连一届会试都没有举办过。

    所以,理所当然的,萧镃在翰林院中,事实上没有属于自己亲自提携起来的门生。

    而下一次的会试,恰恰便是这个年后。

    作为朝廷的官员储备库,翰林院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为东宫储备人才,换句话说,东宫如果这次能成功备府,那么陈循一系的清流势力,将是得利最大的。

    这个机会,稍纵即逝。

    如果说这次东宫没能备府,那么最迟要迁延到四五年以后。

    到那个时候,会试至少举行了两届,翰林院有了新鲜血液涌入,在萧镃这个新任学士的主持下,东宫属官的金贵位置会最终花落谁家,可就说不准了。

    余俨的心中一惊。

    他没想到,这件事情不知不觉,竟然成了清流一脉之间的博弈?

    抬头一看朱鉴,却见对方脸上带着笑容,平静的看着他,怎么看怎么带着一丝得意……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