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八章:议事(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当初商议这件事时,范都督在场,便让范都督来说吧!”

    话音落下,在场诸人的目光,都落在范广身上,但是,神色却各有差别。

    应该说,天子的这个举动很正常。

    毕竟,这件事情既然令天子如此重视,那么,其中根由必定十分复杂。

    若是三言两语也就罢了,但是,既然事态复杂,那么,哪有让君父向臣子逐一解释的道理。

    所以,指定一个大臣来详述,十分正常。

    但是,问题就在于,天子指定的这个人,是靖安伯范广!

    当然,无论从身份上,还是从执掌上,范广来说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范广是个武臣!

    事到如今,在场的大臣基本也能看得出来,杨杰此去边境,并不单单是为了遴选府军前卫,他发来的军报,能够让天子如此重视,也必然牵扯极大,很有可能是关系到边境局势。

    这种情况下,天子点谁来替他对大臣们解释来龙去脉,其实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态度。

    这往往意味着,在接下来可能遇到的状况当中,谁会受到天子的倚重,拿到主导权的问题。

    要知道,当初土木之役的军报传来之时,代表孙太后和当时还是郕王的皇帝陛下,向群臣宣布这个消息的,就是如今在朝中最受倚重的于谦!

    那个时候,于谦还只是一个兵部侍郎,比他声望高的,有王直,胡濙等一干老臣,比他更熟悉边务的,也有军府的一干武臣。

    但是,当时是于谦来宣布这个消息,理所当然的,后续的主导权,也就被于谦所代表的兵部给掌握了。

    如今,天子让范广来代为解释此事,是否也有这种用意?

    老大人们心中念头转动,但是,却也没有人不长眼到站出来对此表示异议。

    于是,范广上前两步,拱手道。

    “臣遵旨。”

    随后,他转过身,对着底下几个大臣开口道。

    “诸位大人,此事还要从当初春猎时,孛都出逃说起。”

    “当时,孛都连夜从春猎场上逃出京师,轻车简从,很快便逃出了边境。”

    “为了探查他出逃的原因,陛下命锦衣卫和兵部,从不同渠道撒下人手,探查草原局势。”

    “不久之后,得到消息,孛都之所以出逃,是因为草原乱局将起,他担心我大明得到消息后,将其扣押在京,故此才冒险连夜逃走。”

    “这么说,是草原又有战事?”

    听了范广的话,在场几个大臣,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王翺斟酌的词句,问道。

    “孛都既然如此匆匆逃走,说明此事必定和瓦剌有关,之前紫荆关一战,瓦剌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实力仍旧不弱。”

    “而且,之前使团出使的记录,老夫看过,明显能够看出,也先虽断一臂,但是,对瓦剌的掌控力不弱反强。”

    “这种情况之下,能够让孛都如此着急回去的,难道是……脱脱不花起兵攻打瓦剌了吗?”

    不得不说,王翺毕竟曾经在边境镇守多年,对于边境局势的判断,还是很精准的。

    仅凭只言片语,便推测了个八九不离十。

    但是,与此同时,看着底下其他大臣茫然的样子,朱祁钰不由叹了口气。

    瓦剌和鞑靼,一直都是大明威胁最大的敌人,打从立国的时候起,朝廷每年在边境花费的精力,一直是最多的。

    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大明大多数的官员,对于他们的了解,却基本上只来自于民间议论。

    至于说要掌握其中的消息动态,更是无从谈起。

    从孛都出逃,到如今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草原上的战事已经打了好几个月了。

    但是,朝堂上对于草原的了解,却依旧少的可怜。

    甚至于,可能大多数的官员,甚至都不知道草原起了战事。

    这其中,固然有不可抗的因素,比如说,草原广阔,蒙古各部族时常迁徙,搜集消息困难,再比如,在边防政策上,大明从仁宣以后,一直偏向于守势。

    可是,除了这些之外,更多的其实还是朝中诸多大臣,对草原部族的轻视。

    这种轻视,来自于中原文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优越性,在很多士大夫看来,草原部族不懂礼义道德,不会制造铁器,也不会种植粮食茶叶,只会烧杀抢掠,根本就不值得任何的尊重。

    正因如此,哪怕是经历了土木之役这样的打击之后,他们也始终不觉得是草原部族太强,只觉得是王振擅权,胡乱指挥,以致大败。

    当然,如果于谦在的话,他所知的消息,要更多的多。

    除了锦衣卫之外,在朱祁钰的提醒下,于谦执掌兵部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求边军内部的夜不收定期潜入草原,搜集消息。

    到现在为止,在兵部存档的关于草原局势的消息虽然仍然算不上全面,但是,却已经比之前要丰富的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