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商税(3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然都是皇庄承办,可终究有所不同,若要提高商税,恐怕还需仔细斟酌。”

    也不能怪他们反应这么大,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奏对,都是天子对余子俊和王越二人的考校的话,那么,涉及到了商税,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不是两个刚入官场的新人能够考量周全的事。

    商税的问题,由来已久,大明低商税的策略,本质上是重农抑商的一系列政策中的一环,如果单独看三十税一的商税的话,的确是非常低的,可问题就是,商税的收取,涉及到具体执行层面上的问题。

    大明重农抑商,但是这个抑商,抑制的是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的数量,而落到具体执行上,如果要收商税,就存在一个问题,到底是按照产生交易来收取,还是按照商人这个职业来收取。

    前者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程序繁琐,而且,朝廷不可能控制所有的贸易行为,成本太高。

    所以实际上,现在大明收取商税的方案是,按照关税和商人身份结合来收取,首先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像是老百姓自己种菜养猪,然后拿去贩卖的行为,虽然属于贸易,但是,并不纳入商人的范畴,因为,他们仍然从事生产,而朝廷抑商,打压的是专门低买高卖的大商人。

    在此基础之上,第一步就是控制商籍的数量,不同的户籍之间,转籍的条件非常苛刻,只有获得商籍的身份,才可以进行跨区域的贸易,然后就是收税的问题,商税的具体形式,一般是关税。

    朝廷会在城门或者要道设置钞关,非商籍的情况下,在钞关就会被扣下来遣返,持有商籍的商人,经由钞关时,按照运输货物的价值,缴纳商税。

    如此一来,大商人的数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商籍就是卡死大商人数量的枷锁,在此基础之上,商籍出身在科考,服制上都有很多的限制,这种情况之下,商税对于朝廷来说,无论是三十税一,还是十税一,区别都不大。

    相反的,如果税率过于沉重的话,那么反而是过犹不及,现如今,余子俊提出要提高商税,这可不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事,其中牵涉到的问题方方面面,因此,在场的一众大臣,自然不能再继续闭口不言……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