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尾声:东宫之争(十八)(3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须是真心实意,甚至是厌恶东宫之位,求着被废。

    只有这样,沂王之后才不会再对皇位有一丝想法,朝中的所有大臣,和未来登基的新君,也才会相信沂王不会对皇位有一丝想法,只有这样,两脉皇嗣,才能俱得安宁。

    这恐怕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天子在东宫之事上模棱两可态度的原因,若非沂王真的尝尽人情冷暖,因为这储君之位失去过太多的东西,他不可能真心放下对皇位的执念。

    若非如此……俞士悦轻轻摇了摇头,他没有继续再想下去。

    事实上,于谦这么多年来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白了,藩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种大政之上,皇帝一向坚定的很,绝不会因任何的因素而改弦更张。

    诸皇子既要留京,而最终两脉皇子的矛盾想要调和,便只有这一条路,如果说实在无法调和的话……

    皇帝毕竟是皇帝,手掌生杀大权。

    所以,对于沂王来说,虽然受过诸多苦处,可如今的状况,其实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烛火摇动,俞士悦的心绪复杂之极,良久之后,他有些艰难的开口问道。

    于谦抬头看着他,道。

    “仕朝兄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停了片刻,于谦开口道。

    “我观陛下之意,宗人府此后当掌皇店,皇庄二事,总藩务,辅君上,陛下所言安排好两脉皇子之意,不出意外的话,便是将此二者交由两脉皇子最长之人兼之……”

    “仕朝兄心怀社稷,行事中正,多年以来,恪尽职守,于波涛中不低头屈身,于危难时不背信弃义,陛下命你辅弼两代太子,则未来朝局之重,皆在你一身矣!”

    俞士悦沉默下来。

    此刻,他心中疑惑尽解,但是,心情却无比复杂。

    他总算是明白,为何打从徐有贞之事后,于谦便同他渐行渐远了。

    这么多年以来,陛下在考验前太子,也是在考验他,前太子如今算是成功通过考验,但是,他身上的责任,才刚刚开始。

    这数年以来,他坚持扶保太子,让朝野上下看到了他的坚持和风骨,所以,皇帝将新太子也交给他。

    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加尽心尽力的扶保新的太子,以证明自己对皇帝,对社稷江山的忠诚。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平衡新太子和沂王之间的关系,说白了,皇帝将保护两脉皇子安宁的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上,如此信任,何其重也?

    然而,万事皆有代价,他一人扶保两代太子,此后即便是功成身退,东宫诸臣也必和他关系深厚,权势如此之重,如果再和于谦这个曾经从从龙保驾的少师相交莫逆,必会引起忌惮。

    所以……

    天空中一轮圆月高悬,繁星铺满穹顶,熠熠生辉,银白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为所有的人和事都镀上一层温柔的光芒。

    青纱小轿旁,俞士悦一如来时般抬头看着面前的牌匾,神色中流露出一丝难掩的落寞。

    不出意外的话,这真的是他最后一次,像这样到于府来了。

    寂静的夏夜之中,清风拂过,吹皱了俞士悦的衣袍,一声轻叹随风而去,良久,俞士悦朝着面前紧闭的大门,郑重的拱了拱手,再抬起头时,神色已然变得平静中带着一丝洒脱。

    “廷益,待到来日,乡间野处,我再邀你共谋一醉!”

    俞士悦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朝着空无一人的大门前朗声开口,随后,似乎是放下了什么包袱一般,没有上轿,而是转身大步朝前方走去。

    长街寂静,不知过了多久,待得俞士悦的身影都早已消失后,于府的小侧门忽然打开,门后,久久伫立的于谦神色复杂,道。

    “仕朝兄,保重!”

    清风再起,卷动他的衣袍,也卷走了他的声音,似乎要将其带到某处。

    见此状况,于谦的脸上忽然又露出一丝笑容,低声喃喃道。

    “我等着……”

    东宫篇到此结束,接下来要开始准备新书了,番外只能暂时停一停了,主要是脑子不够用,双线程实在搞不来,大家新书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