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白血病药浴(2 / 2)  仙武醉逍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一眼。然后若有所悟的“哦”了一声,“你是说,突发情况,没关系,她们所做的只是稳定病情,后续治疗还要等到我们返回蒙大拿再继续。”

    瑟琳娜则安静的坐在一边怀抱安若,默默的看着,她也好奇萧遥将用什么办法来治疗恶性白血病,现代医疗还没有药物成功治疗过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案例,也许急性白血病不能被治愈的神话真的会被坐在他旁边的男人改写。

    “爸爸,为什么要把小姐姐泡到药黑乎乎的药里边?”无聊的安若充分展现了她好奇宝宝的能力。

    “杰西卡阿姨他们在给戴娜姐姐药浴。”萧遥笑着解释道。

    “那什么又是药浴呢?安若不耻下问的继续问道。

    萧遥不知道怎么给雨露解释,其实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药浴到了清朝,药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清代名医辈出,名著相继刊物。随着《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医药外治专著的出现,中药药浴疗法已进入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萧遥正是用药浴作用机理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的功效来治疗恶性白血病。

    上面这些就算小家伙能听懂,可突然给你再来一句,什么是白血病?爸爸该怎么治白血病呢?到时候不傻眼才怪!

    其实,白血病又称血癌,中医认为是由于正气内虚、温热毒邪乘虚而入引起的,以热毒、血瘀、痰浊互结,人体伤血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中医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根据白血病证候特征,有关白血病的证候、治法、调护等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虚劳”“血证”、“温病”、“症积”、“恶核”等病证之中《内经》就有关于白血病证候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诸病源候论,温病衄候》说:“由五脏热结所为,心主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邪热伤于心,故衄,衄者,血从鼻出也。”又在“恶核候”中说:“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结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名为恶核也。”《普济方,虚劳门》:“夫急劳之病,其证与热相似而得之差暴也,盖血气俱盛,积热内干心肺,脏腑壅滞,热毒不除而致之。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细,营卫俱虚,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脏气传克,或应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忪、头痛、盗汗、咳嗽、咽干、骨节酸痛、萎黄羸瘦,久则肌肤消烁,咯涎唾血者,皆是其候也。”

    《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这些东西解释起来还真是麻烦!”萧遥如此想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