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兰芳战火 (五) 登陆(1 / 2)  雄起澳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其实他也不是没担心过,大明再回坤甸。只是他毫无办法,便只能求着诸天神佛,在他任上,大明不要再来了。这样他也能安心的渡过任期,有个更好的前程。

    但他平时不烧香,不拜佛的,诸天神佛,也就懒得理会他的请求。一直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

    正这样苦恼着,耳边突然轰的一声,将他吓了一大跳。

    接着地面咚的震动一下,大片火光,从不远的海边升起。

    不等他看清,轰轰轰的炮轰声,就像连起来的竹帘,响个不停。地面的震动,也骤然加剧。像是有洪荒猛兽,要从地底冲出来一样。让孙如复,都站不稳身子。

    再看海边,升空而起的火光,已呈遮天蔽日之势。在海风的吹拂下,迅速向坤甸城区压来。好像有绝世大妖,要将坤甸吞没。

    刺鼻的硝烟,也先一步冲进他的肺腑。

    让他清醒的认识到,战争真的来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耳边的炮声渐渐减弱的时候,孙如复才在卫兵的搀扶下,颤抖着站起身来。

    而在船上,张啸看着一片狼藉的炮塔,露出满意的笑容。

    和上次一样,坤甸靠海的岸防炮塔,像纸糊的一样。全程没放出几炮,就被尽数摧毁。那弱弱的还击,连大明军舰的毛都没摸着。尽管坤甸的岸防炮塔,是从大明购买的。

    但经过更新换代,大明军队,已全部换成了光明三代大炮。而卖出去的,都是相对落后的光明二代和光明一代。

    这对轰起来,哪个强哪个弱,也是一目了然。

    不过坤甸官方也学聪明了,不仅在靠海的地方布置了炮塔,还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有相应的火炮布置。

    所以这摧毁的,只是比较靠海的炮塔。还有部分,藏得较深,隔得较远。大明的光明三代火炮,也够不着。且由于坤甸处在海河相交之地,所以港口连着河岸。而两边,就藏了不少火炮。

    如果要安全登陆,就必须摧毁这些炮塔。否则大明的军舰,很容易被击沉。因此张啸,不得不派登陆小分队,抢占港口,摧毁炮塔。好让大明军舰,安全靠岸。再占领坤甸,拿下兰芳。

    这期间,刘卫国一直站在一旁看着,并没发表意见。这是他和张啸的默契!

    在海上,都听张啸的。等到了陆上,再以自己为主。这样分工明确,也避免贻误战机。

    于是约五百人的登陆小分队,趁着小舟,速度极快的向码头靠近。岸上的兰芳守军,也觉察到了大明的企图,大力还击!

    便见一颗颗燃着火星子的炮弹,像下雨一样,往登陆部队砸来。大阵火光混着数米高的浪花,不断在海面显现。时而有运气不佳的小木舟,或被炮弹轰中,或被大浪掀翻。

    可能这每一颗炮弹,每一声爆炸,都有士兵殒命。

    但附近的小木舟,依然没有一丝停顿。就迎着炮火,凭着运气,向码头驶近。观战的刘卫国和张啸,也升起一阵肃然之情。因为这就是大明一直强调的铁血军魂,一直培养的钢铁意志。

    只有具备这些,军队才能成为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铁血强军。

    如今登陆小分队身上,就将这些优点,表露无遗。

    也难怪刘卫国和张啸,会生出别样的情怀。

    当第一支小木舟登上陆地,刘卫国和张啸紧绷的心,也瞬时松了下来。毕竟早点靠岸,存活的希望,也会增大一分。他们也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优秀的大明士兵,死在毫无意义的炮火下。

    最后变成冰冷的尸·体,埋入地下。

    且大明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

    不刻意追求军队的数量,但非常要求军队的质量。

    而这就关系到每个士兵的素质!

    所以在入伍时,国防部的资质审查才会那么严。入伍后,也培养得非常用心。

    不说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说吃的粮食。每天三顿,从来都是干的。那肉食,更是顿顿不断。以致大明都有传言,人民军吃得比总统府还好。

    很多被迫退伍的士兵,就极舍不得离开军队。毕竟那么好的伙食供应,只有大明一家了。

    因此战场上要是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好在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陆战士兵,登上港口。然后九人一组,向炮塔靠近。为了增加陆战士兵的火力,张啸还将海军半成的手榴弹,配给陆战部队。

    这手榴弹,不仅体积小,质量小,制作也比较简单。

    主要由弹·体、装药、引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弹体用于填装炸药,有些手榴弹的弹体,还可以生成破片。装药的类型,则决定了手榴弹的用途。

    至于引信,则是引爆或点燃装药的一种机械或化学装置。

    规格上,常用手榴弹的弹径一般在50mm左右,全弹长为100mm。全弹质量为300-600g,也有例外的,仅有120g。

    它的结构也很简单,造价也相对低廉。再加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