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府(六) 归程(1 / 2)  雄起澳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当然,讲话是要有艺术性的!

    考虑到丰绅殷德的身份,很多话不能讲得那么直接。因此王春风,只以岛上粮食紧缺为借口,希望丰绅殷德能让他阿玛--和珅,帮衬一二。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旗人又最好面子。丰绅殷德即使再不愿,也要看在郑一的份上,通融几许。到底郑一之前,可是对他们照顾颇多。便亲自动笔,给自己的阿玛和珅写了一封介绍信。

    看着笔墨未干的字据,王春风心里,顿时笑开了花。

    之后没待几天,丰绅殷德夫妻俩,就随特使,坐船南下。

    因是蒸汽船,速度比风帆船快了数倍。所以十多天的时间,船就到了宫古岛。

    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4~25度,东经125度~126度之间。地处琉球群岛西南部,先岛诸岛东部,是宫古列岛的主岛,面积158.65平方千米,地势较为平坦,最高海拔是114.6米的横山山地。

    按距离来算,宫古岛距离江户约2000千米,距离琉球(冲绳)本岛303千米,距离八重山列岛的诸岛石垣岛133千米,距离台湾鸡笼港约380千米,距江苏松江府约800千米。

    算是东海上的,一个重要海上枢纽。

    在大明未涉足以前,这宫古岛,是琉球国的领土。当时岛上,只有不到一千的村民。后来得益于大明构建海上贸易航线,使得宫古岛,获得了经济大发展的机会。

    为了顺理成章的掌控此地,大明还和琉球签订了宗藩条约。迫使琉球承认大明宗主国的地位,并将宫古列岛、八重山列岛,割让给大明。当前这里属吕宋镇管辖,并委任了地方官治理。

    如果不是顾忌到大清的存在,大明肯定是一口将琉球吞并的。毕竟琉球弹丸之地,人口也只有屈屈几万人。消化他们,完全不费吹飞之力。

    但是留着它,好处也很明显。

    因为琉球对大清甚为恭敬的缘故,大清在通商方面,给予琉球很大的便利。并且依照大清的朝贡制度,琉球每次敬献贡物,必得到几倍于贡物的恩赐。

    所以大明可以借着琉球的名义,从大清身上,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

    反正现阶段,大明要努力消化刚吞下的地盘。东海上,也有金煞海盗团这尊大神镇着。使得大明的经济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就没必要,那么急着吞并琉球。

    便只占据了某些战略优势突出的岛屿,其它地方,仍由住在首里城的尚温王控制。

    虽然和琉球本岛相比,宫古岛基本没什么优势。但是宫古岛人口少,对于琉球国王的向心力不强。再加上靠近台湾岛,方便了大明与台湾的商贸联系。也更有利于,大明从台湾引入汉人移民。

    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宫古岛更方便大明的管理。

    如今在情报司的支持下,台湾岛内的天地会势力,已经发展壮大。不少村社,都被天地会控制。一些主要的港口码头、交通要道,也都把持在天地会的手里。

    甚至部分地方官吏,都是天地会的人。

    使得宫古岛被大明占·领后,很多汉人移民,都在天地会的安排下,陆续涌入进来。

    和那些云贵地区的流民相比,台湾的移民,都有一定的积蓄。也是台湾的土地制度,还不完善。很多从浙闽过来的移民,都能在台湾,开垦出自己的耕地。

    所以生活上,并不算窘迫。

    他们移居宫古岛,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大明站稳脚跟。并且在财政上,为大明减少了不小的负担。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移民,还可以向南洋的吕宋、婆罗洲等地辐射。

    作为天地会总舵主的单信义,还不断建言大明高层,早日拿下台湾,消化岛上的人口。再涉足浙闽,尽早入主中原。

    但大明结束南洋之战后,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现阶段,是不能轻启战事。大清境内的天地会,也一直潜伏到现在。

    这样在宫古岛停留了一晚,补充燃煤和生活物资后,蒸汽船再次南下。期间为了安全起见,特使没让丰绅殷德夫妻俩下船。

    这让想见识见识宫古岛风土人情的丰绅殷德,倍感遗憾。

    也是济州岛的经历,让他眼界大开。所以就想着,借此机会,增进对大明的了解。

    到底海上的航程,是枯燥的。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就很难见到其他景物。所以看到陆地,本能的想下船看看。

    大概过了将近一个星期,丰绅殷德,也看惯了波涛徐徐,海风阵阵的海景。前方终于出现,一大片密集的建筑物。

    听特使所言,这就是马尼拉城。

    遗憾的是,特使仍不允许他下船看看。以致只能隔着浅浅的海湾,凭栏眺望。

    只见马尼拉城的建筑物,和济州岛上有很大差别。虽也有斗拱飞檐,但多数,都带着异域特色。丰绅殷德从前在宫里当差,有幸在圆明园见过类似的房子。

    似乎是极西之地的红毛鬼居所。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