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4章 孟玉楼的名字为啥被隐去(2 / 3)  妩媚的人生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财”二字有关。但究竟侧重哪个?还是二者皆有?下面我们继续寻找相关线索。

    薛嫂来找西门庆给孟玉楼说亲时,是这样说的:“我有一件亲事,来对大官人说,管情中你老人家意,就顶死了的三娘的窝儿,何如?”

    这里说的死了的三娘,便是从本书一开始提到她时,便病着的卓丢儿。这卓丢儿,又叫卓二姐。在金瓶梅这本书里,从来都没有正面介绍过,她的存在,就是要被人顶替的。她的名字,便是作者按她存在的意义起的。“卓丢儿”,意为“昨天丢了”。才丢了的,主人肯定可惜,想重新得到一个补缺。“卓二姐”,意思是她排行“老二”。可这时候,她在西门庆府里排行“老三”。明显没待在她该待的位置。这些,都有要被替代的意思存在。

    按照书中出场的顺序,有及情节的安排,本来这个三房该是轮到潘金莲的。因为,西门庆跟潘金莲为了能长相守,刚刚共同谋杀了武大,只待潘金莲为武大装模作样的守上几个月孝,便娶进家门来。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薛嫂来给西门庆提亲了。这样,孟玉楼便比潘金莲先进了西门庆的家门。抢先一步,顶了卓丢儿的位置。加之,孟玉楼原本就排行为“三”,又叫“孟三儿”。如今恰好做西门庆的第三房妻室,这样,名与位置便完全相符合了。这就得了一个“巧”字。

    娶孟玉楼的“巧”还不止这些,此前,西门庆为能勾搭上潘金莲,又给中间人王婆使钱,又给潘金莲使钱,为了武大的安葬,也花了不少钱。可以说,这时候的西门庆刚刚破了一笔财,如今这孟玉楼一来,便又给补了一大笔财。所以,这孟玉楼简直就是西门庆的送财童子。所以,这时候的西门庆,把娶回来的孟玉楼,号为“玉楼”,是不跟他这种心情有关?

    接着,我们再看看孟玉楼进了西门庆家门后的情况。

    孟玉楼在进西门庆家门之前,与来破婚的夫舅张四有段对话,可以说确立了她进入西门庆家里后的行事总则。张四说:“那厮积年把持官府,刁徒泼皮。他家见有正头娘子,乃是吴千户家女儿,你过去做大是,做小是?况他房里又有三四个老婆,除没上头的丫头不算。你到他家,人多口多,还有的惹气哩!”妇人听见话头,明知张四是破亲之意,便佯说道:“自古船多不碍路。若他家有大娘子,我情愿让他做姐姐。虽然房里人多,只要丈夫作主,若是丈夫喜欢,多亦何妨。丈夫若不喜欢,便只奴一个也难过日子。况且富贵人家,那家没有四五个?你老人家不消多虑,奴过去自有道理,料不妨事。”张四道:“不独这一件。他最惯打妇煞妻,又管挑贩人口,稍不中意,就令媒婆卖了。你受得他这气么?”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差矣。男子汉虽利害,不打那勤谨省事之妻。我到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奴?”张四道:“不是我打听的,他家还有一个十四岁未出嫁的闺女,诚恐去到他家,三窝两块惹气怎了?”妇人道:“四舅说那里话,奴到他家,大是大,小是小,待得孩儿们好,不怕男子汉不欢喜,不怕女儿们不孝顺。休说一个,便是十个也不妨事。”张四道:“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此人行止欠端,专一在外眠花卧柳。又里虚外实,少人家债负。只怕坑陷了你。”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又差矣。他少年人,就外边做些风流勾当,也是常事。奴妇人家,那里管得许多?惹说虚实,常言道:世上钱财傥来物,那是长贫久富家?况姻缘事皆前生分定,你老人家到不消这样费心。”

    照此看,孟玉楼是个非常清醒,又非常理性的女人,她很懂得洁身自好!所以,她进了西门庆的家门后,便表现得比所有其他女人都理智。“酒、色、财、气”,这几项,都跟她没有关系。相比其他女人,她的存在,真可谓是“冰清玉洁”。她唯一的缺点,似乎便是太理智了一些,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这包括潘金莲刚来不久,她便跟潘金莲走的很近,整天几乎形影不离,有时候,潘金莲使坏,她在旁边还有帮腔之嫌。细思,似乎又是一种自保行为。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西门庆让她号“玉楼”,似乎又跟她这相对“冰清玉洁”的处事有关。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便会注意到西门庆在迎娶孟玉楼的事情上,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便是薛嫂在给西门庆介绍孟玉楼时,说到财物,西门庆没表示,说到容貌,西门庆也没表示,但在说到才艺时,西门庆却有了表示。且看:“薛嫂道:‘……不瞒大官人说,他娘家姓孟,排行三姐,就住在臭水巷。又会弹一手好月琴,大官人若见了,管情一箭就上垛。’西门庆听见妇人会弹月琴,便可在他心上,就问薛嫂儿:‘既是这等,几时相会看去?’”

    这一段文字,有两个地方,细思,很有意思,一个是这孟三姐的娘家,也就是她的出生地,也是成长地,在“臭水巷”。原来,她这么“洁身自好”,又美丽的女人,居然是在如此臭哄哄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这是不是就恰应了那句话,叫“出污泥而不染!”第二个是西门庆听见妇人会弹月琴,便可在他心上,这才问几时相会看去。这“月琴”为什么会打动西门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