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8章:又要抄作业了(2 / 3)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族在封地和治下人口上的让步。

    有鉴于智氏的实力太强,韩氏、钟氏、狐氏等等家族一直在步步退让,可以想象各个家族心里到底有多么不甘心,想反抗又怕被一波带走,只有一再忍气吞声。

    这一次巡视,智瑶让智开在「中京」监国,中枢的一套管理班子却是绝大多数人被带着到处溜达,九卿之中只是留下了司徒中行錡和田部史夫僚在都城。

    智瑶对台狐说道:「不可动静过大。」

    意思就是该调查就调查,但是不要没事找事。

    台狐露出了为难表情,嘴上却是应道:「诺!」

    以当前的时代背景,哪怕是一国之君都无法轻易在各个家族安插人手,即便能将人手安***去,真不是一两代人就能接近一家之主身旁。

    那些特别需要被监视的家族并不是新晋崛起的新贵,家族历史起码是两百年起的悠久程度,族人众多的同时,一代又一代家臣依附下来,新面孔想冒头实在是太难了!

    智瑶建立缇骑的时候并没有藏着掖着,实际上想藏也不是那种藏法,应该是明面上有一个刺探内外情报的部门,再给暗地里偷偷再搞一个规模小一些的组织。

    简而言之,智瑶是有一些暗探混进各个家族,哪怕一二十年的时间过去,好些暗探进入那些家族时是什么身份,当前还是那个身份。

    总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类,关键春秋战国不搞有能者上,玩得就是谁祖上干什么,子孙后代把持着那一份饭碗,

    即便智瑶在大层面上做了很多改变,不知道多少人学孔丘整日「礼崩乐坏」的念叨,心里憎恨智瑶竟然让那么多的泥腿子有翻身之日,乃至于都爬到血统高贵的某些人头上去了。

    所以了,想要改变规则,手里必须要有镇压当代的实力,不是最高层有决心去进行改变,任何人出手都玩不转,遭遇到容易动摇的首脑,随时随地要被丢出去做替罪羊。

    智瑶需要庆幸的是智氏没有化家为国之前就已经在做诸多改变,第一波的压力有智跞在扛,随后又有智申全力支持,轮到智瑶当家作主已经有了忠实的班底和充足的威望。

    因此,智瑶并不是一步到位在搞改革,说起来也是历经了三代人的努力。

    谁在改革中被卷得连浪花都看不到?不就是范氏、魏氏和晋国众多的中小家族,失去国祚的齐国、卫国、鲁国、燕国、秦国等等牺

    牲品吗?

    在兼并列国的过程中,智瑶手里掌握的资源一再加倍,抹掉了亡国的旧贵族,增添了一批又一批新贵成为拥护,历经将近四十年才有如今的局面。

    智瑶手里掌控的实力一直占国家的七成以上,越后面占比越大才压得晋国的旧贵族不敢动弹。

    当然,跟智瑶进行改革的步骤不太激烈也有关系,玩得就是一手温水煮青蛙。

    韩氏等家族明知道事情的进展很不好,没有突然间会灭族的危机,考虑到武力反抗没有胜算,一次又一次忍耐下来,直至到了不忍耐就一定会没了的地步。

    好多推动改革的人,他们就是进行得过于激烈,遭遇到的反扑肯定也会是汹涌的局面。

    不怪那些改革者,他们面临的局面要么是国家已经病入膏肓的程度,不然就是很清楚君王面对压力随时可能改主意,着实没有那个时间去让他们慢慢来。

    「召集随驾众臣。」智瑶下令。

    台狐放弃思考,再次恭敬应:「诺!」

    这里的房间很小,容不下太多人。

    智瑶再一次来到郑国君臣原本开会的大殿。

    随驾的众臣虽说都在「新郑」地界,只是未必全在城内。

    当前可没有即时的移动通讯手段,光是想找到人就是一个麻烦,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将人聚齐。

    先到大殿的人,他们先去向智瑶问候,不明情况之下难免会在随后跟人讨论。

    韩庚恰巧就在城内,得到召唤第一时间过来。

    座位历来论身份地位排高低,韩庚当前是执政的身份,座位肯定是在最为靠近智瑶的位置。

    得到召唤时,韩庚稍微思考一下就想到这一次召唤大概是为了什么,要么是楚国那边出现异动,不然就是跟赵氏代国在原国的活跃有关。

    如果智瑶没有主动提问,其实韩庚也会找个机会主动汇报。

    至于韩氏有没有跟赵氏代国达成什么?排除掉韩庚无法保证某个族人瞎搞之外,他本身连赵氏代国的来人见都没见,来自赵毋恤的信也压根没收下。

    重量级的人物之中,司马穰苴第二个到。

    司马穰苴现在还兼着中尉的官职,本身就在宫城里面,晚来是之前在布置一些安全警戒上的任务。

    「中尉,不知代国可有请见?」韩庚心中没鬼,问得很坦荡。

    司马穰苴点了点头,说道:「赵毋恤命人送来书信,我已交由宦官令转交大王。」

    所以,韩庚一点都不想跟赵氏代国有牵扯的原因找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