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2章:果然有动静!(2 / 3)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到隋唐之后,楚、吴、越旧地的人倒是变得不再想要造反,可是随着各种生活变得优越,当地也是一直在跟中枢作对,比如交税上的不老实,或是宋明时期跟北方游牧势力的走私,充任带路党之类。

    当然,讲的只是概率,并不是一种绝对。

    目前,原国的高层就因为吴地的叛乱不断而产生一种心理,认定想要统治南方的难度超级大。

    那样一来,程朔又认为智瑶选择在南方大肆分封是一种对族人的倚重,下令决心要为家族看好南方,杀个血流成河都不允许造反势力做大做强。

    「大原有成熟的造船工业体系,造出来的船远比楚国、吴国、越国好要太多,除非是发生极大的变故,要不然没有可能让大江危险显现出来。」

    「大王在「邗」设立了常驻舰队,日后也会在「鹊」、「郢」等地设立由中枢直管的常驻舰队,显然是想要完全把控。」

    「大原的国祚不失,时长日久肯定会出现一些改变,只是至少能保证百年之内无忧。有一百年的时间,历经三代人左右,当地人应该会把自己视作一名原国人了吧?」

    程朔其实也有想过自己的后代会怎么样,很清楚总有一天会跟中枢形成对立,只是当代人只管自己和下一代子嗣的事情,第三代的子孙真的管不到了。

    他们在「邗」驻扎的同时,幕府被设立了起来。

    程朔派出人手向各「师」的「帅」进行召唤,要求他们到「邗」的大将对岸「朱方」进行履职。

    在此之前,智瑶并没有在吴地这边任命主将,原军是以「师」为最大单位,各自划分战区由「帅」执行自己的分内之事。

    因为原国已经没有了军将与军左的关系,基本上是智瑶临时任命谁为主将,慢慢也就出现了「将军」这个职位。

    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解,将军就是某人为「将」去统管哪支军队,也就有了所谓的将军,要不然之前都是称呼军将。

    历史的演变也就是那么回事,到秦一统之后才有职业的将军,春秋战国阶段的「将军」并不是统兵将领,他们是由霸主国派遣往某个附庸国那边担任「监官」的存在。

    代表人物就是弥子瑕,他就是晋国派到卫国执行监管的人物,也被称为将军。

    一直到西汉才有称号将军的存在,同样是临时领兵的一个职位,并不是任命谁为将军,那人就一直担任那个职

    位。中郎将才是常备军的统帅,地方上则是都尉作为军方主官。而这个中郎将跟秦帝国时期的职责一样,同属皇帝直接指挥,也就被视为皇帝的侍卫头子。

    到东汉之后,封号将军才进入到朝廷的常备官职,随后的历朝历代就是沿用东汉的做法了。

    程朔在等各「师」的「帅」抵达「朱方」这个地方,期间却是从「琅琊」出发的舰队先行抵达。

    从「琅琊」过来的舰队在规模上非常庞大,以「邗」出口那边的泊位根本就容不下,导致大江出海口附近的两岸水域泊满了各类船只。

    楚国的探子在看到规模那么庞大的原国水军舰队之后,他们直接被吓傻了,随后又是一番紧急商议,想方设法将消息送去「郢」都。

    随同舰队抵达的还有一个军团的部队,他们从齐地那边进行征召,接下来将作为卫戍部队的存在,并不是要直接参与到对越地的攻势。

    在某一天,程朔来到「朱方」,见了前来的那些「帅」,再出示智瑶给的文书以及虎符。

    这一套流程就是确认那些「帅」以及指挥下的部队归入幕府建制,接下来程朔不止掌握着他们的前程,连带也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利。

    因为有正规文书以及虎符的存在,自然没有人对归入幕府指挥有什么意见。

    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向程朔汇报近期以来的各种状况,该要补充兵源的马上开口,缺少军事物资的也立刻催。

    有一些人则是很希望为后辈在幕府班子某个职位,哪怕只是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一旦此战获胜之后,对小辈多少也算是一份难得的资历。

    说白了,给小辈创造镀金的机会,有能力有门路的长辈,谁不是那么干的呢?

    程朔不能全部答应下来,同时也不能全部拒绝,只能拿出一套考核的规矩,接纳一批真有能力的小辈。

    初次成为一个幕府主将的程朔忙得焦头烂额,没有随行的幕僚帮衬,仅是只靠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一批小辈充实到幕府之后,原本处理琐事的幕僚得到解放,参与到部署军务的工作之中。

    足足花费了将近半个月,程朔才算是将一系列事情都处理妥善,初步对幕府指挥各区域的各部形成有效指挥的体系。

    而在程朔忙碌于搭建幕府体系期间,楚国那边并不是光在耗费时间,他们在得知有庞大舰队从海上进入大江之后,第一时间也开始征调船只。

    楚国不是想主动跟原国的水军交战,防的是原军通过大江逆流而上,攻打大江沿途的楚国城邑或村庄还能忍,怕的是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