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我叫赵刚(2 / 4)  亮剑之敢死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可能就能保得住一条命。

    但是相比起一个医生,老总更愿意看到是一个能带兵打仗,能带老百姓种地,能让大家伙吃饱饭,会搞工业化生产的医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医护学校一开始只打算教20名医生,可是现在总部已经塞进来50多个了。

    就是想多培养点医生,把陈山河从医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其实这个年月的医术很简单,没有什么机器,全靠药物和经验。

    像战场上的,更多是靠对外伤的治疗,手术之类的。

    学的东西比起70年后要差到天远了!!

    毕竟七八十年后有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想要出来工作挣钱,要比其他人多耗个七八年甚至十年。

    光是临床医学从学习到独立临床需要多长时间?

    其实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看了,如果本科毕业就就业,全部只能去乡镇卫生院,这样你可能读五年本科。

    对,差点忘了说了,临床医学的本科不是4年而是5年,比普通大学多一年。

    但是,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去学临床医学,千万不要本科就跑出来工作,你会很难的!

    就算你进了乡镇卫生院,在医院还是很难快速上升。

    所以好歹你考个研究生然后考个博士。

    毕业后要做住院医师,在病房里翻滚爬五年,就能做主治医师。

    如果你肯努力,愿意学习,你再当五年副主任医师,就算比较快的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独立工作了。

    那时候,你大概35岁。

    这个是70多年后学医所要经历的时间和和学习。

    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又是什么地方?

    现在是1940年,这里是晋中地区,八路军根据地,一穷二白的地方,四面环绕在敌人的地方。

    由于年代限制,现在所能学习到的现代医术并不多,多数是人体的知识,和认知,以及用药和各种外伤手术方法方式。

    特别是陈山河建立这个医护学校,所教授的只是战场上的紧急救护以及救治。

    如果全部都教,时间上来不及,只能挑重点的教。

    特别是这几个月,这群医学生,最早在这里学习,背理论,等陈山河或者宫若梅有空的时候来上课。

    宫若梅,如果不是有战事或者任务,几乎每天晚上都来给这批学生上课。

    白天有时候也来,但少。

    倒是陈山河,晚上来的比较少,一般都是白天来。

    但一般需要他讲的都是关键性的知识,有些宫若梅自己都没有学到,也需要坐到学生当中去学习。

    其实,这个医护学校最大的优点,最主要是教材好。

    陈山河的教材,特意在2005年,找了十几个退休的临床老医生,花了2000多万特意编写的符合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以及药物条件的教材。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机器,很多医学器械都没有,有些野战医院连动手术都没有无影灯,甚至连电灯都没有。

    药物,在这个时代,消炎的也许只有磺胺粉和即将在12年出现的青霉素。

    当时,给那些退休老教授编写这本书的理由,就是杞人忧天担心第3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爆发,提前编写一本适合在末日生存的医学巨著。

    要不然,05,  06年的2000多万可以说是巨款了,为的就是编写这么一本莫名其妙的书,在现代用不着的书。

    也正因为莫名其妙,为找到了很多知名的退休临床医生,以及知名的医学教授,态度不一。

    那些教授有的愿意帮忙,有的觉得这是胡闹,有的非常乐意自己能够参与进这项工作里来。

    特别是有好几个老中医,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如龙入海。

    当所有可以辅助现代医学的医生去判断病症的机器全部消失,全部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人最后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经验和手段。

    这一点,过于依赖机器的现代医学,比起老中医的经验而言,还是稍微会差一些。

    所以在这本教材里,中医药的方面,特别是那种常见的中医药方面,记录了的比较多了一些。

    条件所限的情况下,或者实在贫穷的情况下,还是多侧重一点中医药。

    至于战场救护和战场紧急手术以及战场判断伤势和病情之类的,篇幅其实并不多。

    因为总共也就是那么些情况,多也多不到哪,去多了人就死了,连救都不用救的。

    不过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几个陆军医院退休的教授,却把战场救护和紧急救治,写的非常详细。

    特别是在资料与其器械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简陋的条件进行手术和消炎以及判断病情之类的,写的非常非常详细。

    杨白浅告诉去把书搬过来的陈山河,她感觉那几位教授的热情,有点像当年被领袖下令编写赤脚医生手册的那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