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八章 侯三爷站台(2 / 3)  德芸大师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

    现如今的京剧名家当中,于奎志先生常常被誉为中国第一老生,但是,萧飞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中,对戏曲唱腔往往推崇如玉一样温润、浑厚。

    各大名家的声音特色都少不了这个特点,然而于奎志先生的声音虽然很有特点,但是听起来,总是感觉唱腔倒像是压在鼻腔里。

    另外于先生的唱腔糅杂太多门派的特点,反而让人无所适从,比如同时代的京剧名家当中,和于奎志老师称的起是一时瑜亮的,还有一位李伟康先生。

    李先生的唱腔里能明显听出张、梅、王、程等的特色,仅仅是混合而已,而于先生的唱腔则更类似于“四不像”,什么都有,却不得精髓。

    当然了,这也只是萧飞的一家之言,毕竟对于艺术欣赏来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三家店》这出戏来说,萧飞当年学的是罗慧明老师,罗老师的唱腔特点是嗓音清秀,圆润动听,融合了“余”、“杨”两派老生唱腔。

    萧飞做了一个起手势,郭德强拿嘴帮着找了一个过门,就听到身旁的萧飞开口唱道:“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列位宾朋听从头……”

    只这一句,郭德强就知道,自己怕是从现在系统的开始学,这辈子也达不到萧飞的水平了,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一个爱好者,往京剧的门里钻,指定是没戏。

    “……舍不得老爷的恩情厚,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

    站在上场门边上的侯三爷也是听得摇头晃脑,脸上的笑容完全掩饰不住,相较于郭德强,他对于京剧的爱,那是一点儿都不差。

    从小就学,正经坐过科,只是后来因为自身条件确实有限,很难在京剧这条路上有太大的发展,这才改行说了相声。

    但是这么多年,侯三爷心里可一直也没把京剧给放下,平时最喜欢干的就是找一帮京剧界的朋友,在家里一起唱戏。

    “……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叫一声解差……啊……把店投……”

    “好……”

    “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萧飞对着台下连连拱手致谢,再来一个怕是不能了。

    郭德强刚才也听美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行了,行了,尝尝就得了,再来一个,大家伙今天就甭回家了!”

    “不走了!”

    “今天都住这里了!”

    “住这里?”

    郭德强笑了。

    “这院子要是湖广,你爱住住,我肯定不拦着。”

    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观众全都笑了,老京城人谁还不知道湖广会馆的故事啊,大晚上的在那里睡一觉,胆子不是铁打的,绝对干不出那种事。

    “天也不早了,孩子刚才开场说了一段大活,够累的了,明天咱们还有演出安排,我们作为演员也得调整好状态,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您诸位,这样吧,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侯三爷今天也到了咱们天桥剧场,把侯三爷和石先生请上来,咱们一起聊会儿怎么样?”

    这是刚才就说好了的,侯三爷今天过来就是为了给德芸社站台,亮个相也让那些打着歪主意的人看看。

    听到侯三爷来了,观众更加热情了,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的,伴随着掌声,侯三爷和石福欢先生走了上来。

    看到侯三爷真的到了,台下那两个人脸色也是微微变了。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侯三爷居然真的会来。

    虽说收了郭德强为徒,但是,侯三爷是什么身份啊,怎么可能来这种小园子,可偏偏侯三爷就真的到了,而且明摆着就是过来给郭德强撑腰的。

    侯三爷在这里的话,接下来的一些事,可就不好办了啊!

    “谢谢大家,也感谢大家对德强和德芸社的支持,您诸位有的知道,有的可能还不太清楚,郭德强,就这个小黑胖子,是我徒弟,他旁边站着的这个于清呢,是石老师的徒弟,我们今天来呢,其实就是过来判作业的,看看这俩小子到底演的怎么样?”

    “您说怎么样呢?”

    石福欢先生习惯性的搭了一句。

    “真好!”

    侯三爷完全不吝赞赏。

    “不光是他们来人好,其他的演员,包括刚才唱《三家店》的萧飞,他们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也都十分精彩,相声后继有人,作为他们的长辈,我心里是非常高兴。”

    “确实是!”

    “大家伙都知道,相声呢,起源于民间,最早就是在京城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撂地说,后来兴盛于各大茶馆、剧场,再后来开始登堂入室,不过,我始终认为,相声作为一门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就该根植于市井,脱离了咱们普通老百姓之后,就缺乏了生存的土壤,所以呢,对于德芸社将相声重新带入小剧场,我是非常赞赏的,也希望他们越来越好,希望您各位继续支持,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