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一代二代三代将领(1 / 2)  贞观天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经过一番询问,李智云确定,这个薛礼就是历史上那个‘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薛仁贵!

    万万没没想到,这个将才居然不声不响的出现在他眼皮子底下。

    有意思。

    “你怎么进的长安中学旁听?”李智云顺手捡起地上的鱼竿,抛线钓鱼。

    薛礼微微一楞,心想这个老师果然是信新来的。不过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个人很平淡的一句话,怎么带着威严呢?

    他老实道:“是叔父帮我的。”

    “你叔父是谁?”

    “绛公。”

    薛收啊,难怪。

    一笔写不出两个薛字么。

    李智云知道薛收出身河东薛氏西祖房,而薛仁贵则是南祖房。

    让他感慨的是,因为自己没让薛收早死的关系,薛仁贵也顺着薛收这条线提前出现了。

    否则,薛仁贵出世只怕还要十几年。

    随后的半个时辰,李智云以闲谈的方式,和他聊了聊大唐近来的对外战争。

    出乎预料,薛仁贵说的有模有样,虽然很多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是能看出来他在战争上有一定天赋。

    很不错。

    看见薛仁贵,李智云就开始考虑新一代将领的问题。目前朝中的将军们虽然说都处在巅峰状态,一个打十个都不成问题,更别说还有定海神针李靖。

    但是人才,作为皇帝的李智云永远不会嫌多。

    在下一代的少壮派将领中,他看好不少人。

    苏烈、张士贵、程名振、刘仁轨、徐世绩等等。这批人,李智云视其为帝国第一代将军们的后继者。他们并非以年纪青涩被称作少壮派,而是因为立功机会不够,以及李智云的故意冷落。

    毕竟,功劳不能让一代人全都吃完了,否则就不好处理君臣关系了。

    等第一代的将军们渐渐调回朝堂,他便会启用这一批将领,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让他们消除老一批将领留在军中的影响。

    这么做,既是皇帝的忌惮,同样也是为了成全他们的君臣之情。毕竟,像李靖那样懂事的臣子,到底属于少数人。

    大多数的臣子,永远不会在巅峰的时候考虑将来。

    而新一代,或者是还未长成的一代将领们,则属于出身于将门的小子们。

    似秦琼之子秦怀玉,程咬金之子程处默,尉迟恭之子尉迟宝琳等人。

    这些孩子,出身将门,有他们父亲的言传身教,武艺战阵定然是不差的。

    而且,忠心方面自是不用多说。

    今日看见薛仁贵,李智云觉得,或许他也要开始关注一下十年后的将军们了。

    在他的心里面,大唐的武将接班人顺序,大抵是这样的。

    随着他打天下的;秦琼、尉迟恭、段志玄、谢叔方、李君羡、李靖等人。

    未来十年开疆拓土的;苏烈、程名振、徐世绩、刘仁轨、薛万彻等人。

    二十年后的新生代;秦怀玉、程处默、薛仁贵、尉迟宝琳,甚至于目前还是个小屁孩的裴行俭等人。

    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没有长残。

    除此之外,一代和二代的将军们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出去打仗。比如在未来五年内,他还是需要以一代将领们为统帅,带着二代将领们成长。

    等到六七年后,二代将领彻底成长起来,一代将领们就可以宣布退休,然后天天捧着茶杯去逛平康坊了。

    而三代将领们的培养也同样如此。

    一代带一代。

    至于会不会在军中形成派系。

    那是必然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人抱团,这种事情不可避免。

    如果幻想军中没有派系,那简直就是天真。

    打死契丹人之前,几个大都督都在争抢出征资格,这就已经表明了,军中是有山头的。

    不过,以李智云的威望,一纸诏书,便能废掉他们。

    当然了,没必要。作为从天下大乱中走出来的皇帝,他是不担心军队的。

    因为那些将领,都是他的忠臣。

    另外,说句不好听的,军中几个山头,互相之间关系也不好。

    尉迟恭和秦琼面和心不和,始终不服对方。

    段志玄和谢叔方随着皇帝晋阳起兵,一向自视为皇帝最得力的心腹干将。

    程咬金等人出身瓦岗。

    派系很多,成分很杂。

    正因如此,李智云把军权控制的很死。

    咕噜!

    在李智云沉思间,鱼竿忽然一沉。

    “大鱼!”

    他猛的提竿,一条大鱼在空中翻腾。

    “给你了,好好补补脑子。”

    说完,李智云带着人踏步离去。

    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请在朝的将军们将来退休后能进大学担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