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第一个任意球(2 / 3)  胜利十一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用以混乱中国队的后防。马俊强继续喊道:“你们一个看一个把人看死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

    言下之意便是:剩下的,就由我来处理了!

    瓦莱里终于无法再带了,在徐子仪紧跟不舍、且又无法将球传给队友的情况下,仓促间他自己在二十五米外起脚射门了。

    徐子仪用身体给了他一个合理冲撞,瓦莱里的射门也有失水准,虽有一定角度,但力量差了些,球速也偏慢,马俊强轻松将球扑出,并牢牢的抱在怀中,不给澳大利亚补射的机会。

    进攻未果,澳大利亚迅速回防,以防被中国队打了反击。马俊强快速把球开出,杰迪纳克虽然顶到第一次啊,但是第二点被邓卓祥抢到,并分给了左边路的屈波。

    屈波凭借速度在边线向着澳大利亚的后防突进,沿途他用一个巧妙的人球分过突破了霍尔曼的堵截,在内尔上来逼抢前,屈波斜传禁区,高林和张述杰争点,可是球被奥格洛夫斯基顶了出去。

    两队经过这一轮的攻防转换后,比赛也暂时的进入了僵持阶段。在接下来的七八分钟里,双方都有组织一两次攻势,但都没成功,球还没到前锋脚底下,就被后卫抢先破坏掉了。

    替补席上的李慕关注着球场的一举一动,他发现中场队员在得球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要寻找张述杰,而不是高林。这样一来也让中国队的进攻点太过单一。不管中场如何变化,澳大利亚始终能看透中国队的最后一个传球步骤:传给张述杰。

    张述杰的压力也很大,搭档高林完全成了一个搅屎棍。由于中场有了邓卓祥和徐子仪,高林也没有太多必要回撤拿球,尽管他有一定技术,但没有组织和调动的能力,这就是他和李慕的差距了。

    若是李慕在场,情况就大不相同,他和张述杰能够遥相呼应,形成双层进攻,轮番威胁对方的球门。

    其实李慕认为,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中国队的进攻变得更为出色一点,那便是把徐子仪作为组织核心,可他年纪太小,前面又有邓卓祥,高红波怕是不会将这个重任交给他。

    澳大利亚前场传球失误,杜鹏断下球,并立即传给徐子仪,徐子仪再给邓卓祥,邓卓祥停了一下,看到张述杰向后撤了一点,过来接应了。

    “把球传给我。”张述杰对他喊道。

    邓卓祥一个挑传将球给了过去,张述杰控下球,维尔希克贴身防守。这时高林在向前跑,没有越位。张述杰的本意是想自己带的,但见高林位置更好,便给他做了一次球。

    可是球没有传到高林那里去,奥格洛夫斯基杀了出来,挡在两人中间,球也打在他的大腿上被弹了回来。张述杰追上重新把球控住,维尔希克跑在他后面,出于后卫的本能,维尔希克架起了手臂,横在张述杰的肩膀上。换做平时这样的拦截方式张述杰是有摆脱的可能的,但这会儿他大步上去抢球,步伐迈得较大,被维尔希克的手臂这么一拦,身体没控制住平衡,踉跄倒地。

    这绝对是一个犯规,地点还是门前二十五米处,介于有利于进攻方的原则,维尔希克这个防守动作肯定是要吃牌儿的。

    主裁判还算公正,给了维尔希克一张黄牌,判给了中国队一个前场任意球。

    这是全场比赛的第二个任意球,也是中国队得到的第一个任意球。澳大利亚获得的那个任意球是在中国队禁区右侧,无法射门,只能传中,蒂姆?卡希尔虽然进了球,却因队友的犯规使得进球无效了。

    中国队的这个前场任意球的位置实在太好,比澳大利亚的那一个好太多了,处于球门正中和右门柱之间,距离是二十五米的,谁都知道这球有多么的危险。一些任意球大师比如儒尼尼奥、贝克汉姆这些球员,在这里射出的任意球就像是点球一样,令人防不胜防。

    澳大利亚排出了一个七人的人墙,张述杰、邓卓祥和赵文康三人站在球前。赵文康主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的长传虽说精准,踢出的球又高又飘,可是却需要在空中飞行较长的一段距离才会开始下坠,而且球速稍微慢了点,只是飞在半空轻飘飘的很有迷惑性,用于传球很好,尤其是罚角球和那些距离太远又不能直接踢进球门的任意球时,这种飘忽不定的球足以让对方禁区引发一片混乱了。

    所以赵文康的弧线,只适用于传球。他少年时代本来是想练成贝克汉姆那样的任意球绝技,结果练成了这样一种奇特的脚法,也算是一种奇事了。

    这样罚球人选就只能是剩下的两者其一,张述杰看了一眼邓卓祥,他知道邓卓祥想罚这个球,曾经邓卓祥就是中国队内的第一罚球手。去年中国队能战胜法国,就是依靠邓卓祥的任意球直接破门。

    张述杰问道:“要不你来踢这球?”

    邓卓祥皱了下眉,笑道:“还是你来吧。”

    张述杰笑了笑,转头看向球门。

    澳大利亚的人墙磨磨蹭蹭的总算排好了,门将施瓦泽提心吊胆的看着远处的那颗球。主裁判的哨音一响,张述杰微微弯腰助跑,最后一步时左脚踩在球边,左肩下沉,右脚脚内侧狠狠的击在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