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7章 全新队伍(2 / 3)  胜利十一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国奥队的名单是个怎么一回事。

    安荣听着来气,一开始吴世维给郭凡说得好好的,说不会插手国字号的事情,一切全由郭凡处理。这几乎也是以往几届足协主席的作风,任何事由副主席去处理。可这个姓吴的在看到名单之后立刻就问安荣,要安荣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安荣心里想着和这个不懂足球的家伙解释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他丢了一句“吴主席请放心,我对这些孩子们很有信心。况且我也说了,要是去不了伦敦,我和郭主席一起卷铺盖走人”。

    这句话让吴世维的无话可说了,只是在电话的最后打了几句官腔,并表示“既然安指导都这么说了,足协也是大力支持”,然后挂了电话。

    当时的安荣气都不打一处使,他还问了郭凡,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吴世维管起这个事来了?郭凡也是一肚子苦水,不知该从何说起。

    安荣告诉郭凡,他说他想把国奥队的教练组换掉,特别是助教和领队,这两个人他都不想要。郭凡心领神会,向安荣打包票,这件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国奥队的助教还是当初布拉泽维奇带队时就在队里的,但安荣一点都不想和这个人合作。其实两人合作时间也不长,也就寥寥几场比赛而已。可是安荣就是讨厌这个人,最大原因,还是在和阿曼第一回合的比赛结束后,他就惋惜的说国奥队看来是得死在阿曼这一关了。安荣听了很不爽,这******第二回合还没开打,他就自己挖好了坑把自己给埋了。

    所以安荣决定不再留用他,把他换掉。国字号的队伍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一辈子都看不到希望。

    至于领队,理由更简单,几个月前,安荣第一次召集国奥队集合,这个领队在会议室里面向队员们宣布球队新出的一些规矩。安荣在旁边听着,越听越不对劲,那是一支足球队应有的规矩吗?简直就像是监狱。

    这种近似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管理手段显然不适合用在足球队里。这是体育竞技,不是******搞政治思想,踢出成绩才是正事,其他的什么精神什么面貌,那是官话,是当官的事,和足球运动员没有半毛钱关系。

    安荣告诉领队,这种什么规矩以后就不需要了,但是这个领队见安荣年轻,又是教练界的新人,对他的话爱理不理,还说这些规矩是国奥队必须要有的。安荣听了更不爽了,下定决心要在今后让这个人滚蛋。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新的队员选好了,新的助教和领队也应该找更合适的人来。安荣让郭凡帮他找人,郭凡对他很熟悉很了解,找的人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

    梁希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去国奥队报到,他的父母在一边帮他的忙。昨天安荣打电话给他,叫来海埂参加国奥队的集训,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还以为自己在做梦。要知道他在上海申花打不了几场比赛,还因为自己的性格使得教练和球队里的几个“大佬”不待见他——他们认为梁希然年纪轻轻就目中无人。实际上他只是比较喜欢安静罢了。

    母亲帮他将最后一件衣服塞进了拖箱,语重心长的说道:“去了国奥队要尊重教练、尊重队友,要和他们处好关系,千万不要闹了矛盾。”

    “嗯,我知道的。”梁希然拖起拖箱,对父母道:“爸、妈,我走了。”

    “去吧,注意安全。”

    梁希然笑笑,正要出门,父亲喊住了他:“等等。”说着拿出一千块钱:“这些钱你拿着,以后好用。”

    梁希然回绝:“不用了爸爸,我身上还有点钱,路上够用了,在国奥队是不用花钱的。”

    他把钱退给了父亲。他虽然在上海踢球,但他不是上海本地人,父母在当地一家工厂里打工,并在离俱乐部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梁希然的家庭并不算好,可是当初他对父母说自己想踢球时,父母也是很支持他的,并为他花了不少钱。原以为成为了职业球员,就能赚很多钱了,可惜事与愿违,他现在的工资很低很低,在上海生活得很辛苦。

    在职业足坛,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拿着高额的薪水,更多的人都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拒绝了父亲的钱,梁希然系好鞋带:“爸妈,我去了啊。”说完他立起身,拖着手中拖箱走出了出租屋。

    贵州智诚俱乐部,原名为上海中邦,因球队债务困难,今年一月被智诚收购,上海中邦也便从中甲赛场消失了。球队既已被收购,球员也有些了变动,新的高层管理和教练组重新整合了球队,前上海中邦的很多队员都无法再确保主力位置,就算曾经被安荣提拔的三个少年,也在主力和替补之间摇摆不定。

    “小宇,你动作能不能利索点?看你在球场上跑那么快,怎么整理东西这么慢?”唐凌站在宿舍门口,催促着黄宇,叫他动作快一点。

    黄宇不紧不慢的收拾着球衣、球鞋和护腿板,并慢吞吞的说道:“急个什么?国奥队里面又没有美女,都是些大老爷们儿。咱们不急,慢慢去,我敢说我们绝对不是最后一批到海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