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 帅 位(2 / 3)  胜利十一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球,这种事比单纯的丢个球还要严重。中国队的队员极力恳求裁判网开一面,最终还是没能“感化”裁判。

    卡希尔主罚点球命中,马俊强气愤的将球从网里扔出去,身在贵宾间的郭凡脸色不怎么好看。

    中国队不得不以十人应战,卡马乔本想变换一下打法,减少进攻队员,换一个防守队员上去,但球队落后,他又不敢这么做,只能是叫中场队员多加注意防守,甚至要求张述杰和李慕在防守时也多回到禁区前。

    这下可苦了中国队的队员,每个人都随时有可能承担两个人的责任。可是少一人的劣势始终凸显得很清楚明白,澳大利亚也频繁的威胁中国队的大门,若不是马俊强发挥出色,中国队至少还要再丢两个球。

    危机时刻,在上轮联赛中戴帽的张述杰挺身而出,他接到陈子华的中路直塞,反越位成功,单刀逼近澳大利亚的禁区,为中国队打入了扳平一球。

    1:1的比分也一直维持到上半场结束,下半场中国队依然是攻防之中小心翼翼,由于马俊强的存在,澳大利亚始终无法在运动战中攻破中国队的大门,加上后防线还有拼命一般的严涛,才使得中国队屡次化险为夷。

    第六十五分钟,赵文康后场断球,传给徐子仪,徐子仪脚后跟秒传前场,李慕在禁区弧顶位置大力抽射,敲开了澳大利亚的城池,助中国队反超了比分!

    十人中国队面对十一人的澳大利亚,在落后的情况下由两位当家球星为球队获得了领先。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来自拜仁和尤文的射手才是最可靠的。

    可是,卡马乔因担心中国队少了一个人,害怕失败,便在领先之后开始了保守的防守战略。这和当初面对日本的时候一模一样:一球领先,守住优势,到比赛结束。

    不过这一回卡马乔学聪明了些,他不敢再换下张述杰和李慕任何一个,就算是打防守,也要将这二人留在场上。原因?很简单,仗着这两人的威名,威慑住澳大利亚的后场,让他们不敢没有后顾之忧。

    卡马乔先后换下了徐子仪和陈子华,换上了于涛和胡小宁,一个后腰,一个后卫。三分钟后又用高俊明换下了老队长郑志,全面进入了防守阶段。

    然后在比赛的第七十六分钟,后卫吴浩在一次解围中出现了失误,一脚踢球踢了空,被麦克唐纳抓住机会,在门前四米处将球踢进了中国队的球门。纵然马俊强再怎么神勇,这么近的距离,又是自己队友犯下的低级错误,他也是毫无办法。

    马俊强火大,冲着吴浩发起了脾气,要不是队友拦着他,两人之间少不了有推搡的东西。

    比分又被澳大利亚扳平了,卡马乔愁眉苦脸,郭凡的表情更是阴晴不定。

    中国队极力的希望再进一球,但本就少一人的中国队在中场只靠赵文康一个人组织显然难度有些大,李慕试着撤回一些,扮演前腰的角色,为赵文康分担压力。

    第八十二分钟,澳大利亚的进攻被中国队在后场终结,于涛得球看了一眼前方,赵文康和李慕的位置都还不错,高俊明和助攻上前的严涛在跑动中吸引了澳大利亚的注意,因此于涛完全可以将球传给赵、李二人的任何一个,而这两人也确实在向他要球,只看他愿意传给谁。

    他谁都没有传,急功近利选择了大脚找张述杰,妄想靠着张述杰的速度和技术直接去冲击对方的球门,不过这样盲目的长传,就算是再厉害的前锋也得不到球。李慕和赵文康都不约而同的冲着于涛吼了一声,对他的做法很不满,这样做等于是白白的浪费了一次反击的机会。

    张述杰也是摇了摇头,这个长传看似很有目的性,但给人更多的感觉则好像是“先把球交到前场再说,拿不拿到是前锋的事,我们后面的人不管”。

    卡马乔开始着急了,足协的命令一定是要主场拿下对手,现在看来有点麻烦,少一个人作战不说,单是国内球员和留洋球员在个人领悟这一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最终比赛不出所料的是2:2!和对日本队的比分相同,连为中国队进球的队员都是相同的。

    卡马乔的战术思路再次引来了各方面的质疑。诚然,只有十个人的中国队在场面上难免处于劣势,可是在领先之后为什么卡马乔又早早的进入了防守?莫非半年前被日本队教训的事他这么快就忘了?如果说是因为中国队少了一个人,使得卡马乔不敢放手再进攻,那为什么又要把攻防俱佳的“双子”换下去?难道两人在中场的拦截和防守能力还比不上于涛和胡小宁?要知道于涛那脚长传要是陈子华或徐子仪,绝对不会如此草率处理的。

    还有关于中国球员犯错的问题,马俊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就说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职业球员还会在自己禁区无人逼抢的情况一脚踢空,这是在逗我们开心吗?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球员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

    张述杰也说:“我真不知道比赛的最后十五分钟到底在做什么。进攻没进攻,防守也很糟糕。我们需要改变,否则最终去巴西的球队就会是日本和澳大利亚。”

    李慕说道:“领先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