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5章 再战日本队(2 / 3)  胜利十一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队员。他的本意是想把这批人全部换掉,把当初国奥队的人调上来,但是这些人在国家队的时间比较长,扎根很深,想完全连根拔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他要靠一场一场的比赛,慢慢的把这些所谓的“国内大牌”清除在外!

    安荣几乎叫回了在海外踢球的全部球员,张述杰、李慕、陈子华、徐子仪、赵文康、马俊强、严涛、唐凌、黄宇、梁希然,包括在希腊帕纳辛奈科斯几乎没有上场的门将廖东远,也被他叫了回来。

    这也是廖东远第二次进入安荣的国家队阵容,但上一次是友谊赛,而这一次是正是比赛。不过他来国家队就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但是照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便是“能够入选国家队就已经很高兴了”。

    其他队员诸如张东毅、刘建伟、王小雷、杨伟、胡天棒、袁成义、秦天柱等球员也被安荣招进了队中。这些球员因为都在国内踢球,所以他们是第一批报到的,以张述杰为首的海归,则是后面才来的。

    三月十八日,所有球员已全部归队。因这场和日本队的比赛是中国队的主场,比赛场地是在沈阳奥体中心,也就是很多老球迷称呼的“新五里河体育场”,所以安荣把集训基地安排在香河,毕竟离沈阳较近。

    这场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中国队在b积分榜中积十一分排名第二,领先澳大利亚两分,可是却比澳大利亚多赛了一场,所以中国队必须获胜。除此之外,在六月份和澳大利亚的那场比赛中,中国队也须得用一场胜利才能保证出线权。

    也难怪安荣会说:“对中国队而言,每一场都是决赛!”

    安荣的训练合队从十九日正式开始,目的是为了给海归队员好好休息一下,把时差倒回来。安荣早已下了规定,集训期间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他还把训练基地的大门关闭,不允许任何记者进场,就连那些海归队员的专职记者都不行。

    这些天安荣全部是让队员们进行磨合以及技战术的训练。尽管媒体看不到他的训练方式,但有一点却是能猜得到的,那便是扶正陈子华和徐子仪。

    在卡马乔时代,“双子”在国家队的位置并不稳定,这也让很多球迷和媒体不解:为什么在国奥队威风八面的中场双子星,在卡马乔手里就只能打替补?好在安荣接过教鞭以后,肯定会给于两人重任。

    安荣目前给国家队定制了两套阵容,分别是442和433,这和他当初执教国奥队时是一样的。其实现在很多国家队的队员也是他从国奥队提拔起来的,特别是那些主力,曾经都是国奥队的精英。介于这个原因,安荣在阵型上也保留了当时在国奥队的选择,使得队员们会更加熟悉,也更加适应。

    本来他想在多定制一套阵型,可因时间仓促,怕是来不及。他在和助教宋卫峰商量以后,决定先就安排这两套,至于其他,可以根据场上形势和队员们的踢球特点进行一个临时变换。

    安荣还是很幸运,他手底下很多队员都可以踢多个位置。张述杰和李慕不必多说,在前锋线上,没有张述杰胜任不了位置;李慕除了不适应中锋位以外,其他不在话下,还可以撤回中间打前腰;陈子华和徐子仪早就是人尽皆知的全能中场王;赵文康也可以打右前卫和后腰;还有严涛和唐凌,两人完全可以在位置上做个互换,无论中后卫还是右边卫,两人都能够进退自如。

    就算是只能在左边行走的黄宇,如果到了球队全面需要进攻时,安荣可以让他客串左边前卫,以加强球队的进攻。只有梁希然和马俊强,位置不能更改,这也是风格原因,梁希然是天生的中后卫,而马俊强是门将,位置特殊,就算想对他做出变动也是行不通的。

    这两套阵型中,安荣个人比较偏向于442。他之所以会选择这套现在不太流行的阵型,是因为他认为很多阵型都是从442演化过来的。

    4231、4312、4321,甚至是4141,都是来源于442。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摸透的阵型,因为变化实在是太多了。教练的理解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得看队员们的能力能不能在现代足球的打法中驾驭这种阵型。

    安荣并不认为自己弟子们驾驭不了,球队里有很多队员安荣在他们十多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了,对他们的能力,安荣是了如指掌。

    所以,安荣不会担心这个问题。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到了比赛的那一天,他铁定会要求队员们大量跑动,前后衔接,相互换位,以此扯出空间,寻找进球良机。

    现在的安荣只需要队员们保持好状态。尤其是黄宇和梁希然,这俩小伙子的状态好像不是很稳定,也许和他们在俱乐部打的比赛少有关系。他们现在只是球队的替补,还不是第一替补。而梁希然在凯尔特人有时候连十八人大名单都上不去,所幸他还年轻,还有两个月才会年满二十岁,这个年龄实在是非常年轻的。

    也幸好是安荣在执教,要是换了其他人,他根本穿不上国家队的球衣。

    安荣见两人确实存在一些起伏,尽管心中对他们很信任,不过状态方面着实令人担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