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离别之宴(2 / 2)  我自红楼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林黛玉无奈道:“数量不够,质量来凑,如果质量不够,那就数量来凑,林妹妹你这是要饿死我吗?”

    林黛玉捂着嘴直笑,迎春从自己碗里夹了几颗大一点的角子给贾瑜,轻笑道:“瑜弟替我吃一些,我也用不完。”

    小惜春也羞涩道:“瑜哥哥,我也吃不完。”

    贾瑜象征性的从她小碗里夹出两个,笑道:“四妹妹多吃一些,等我回来了再给你带好吃的和好玩的。”

    小惜春认真的点点头,趴在桌上上努力的吃着碗里的荠菜角子。

    用完饭,晴雯和素云进来收拾,众人在书房里又说了几句话,方才各自散了。

    贾兰兴冲冲的拎着一个食盒,飞快的往家跑,贾宝玉被在门口等候的鸳鸯带去了贾母那,迎春受不得风,和小惜春也回去了。

    只剩下林黛玉、薛宝钗和探春三人一路走回去。

    探春看着林黛玉央求道:“姐姐在瑜哥儿那发现了什么,美成这样,拿出来让妹妹也美美可好?”

    薛宝钗也一脸好奇的看着她,只猜到她得了诗词,只是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林黛玉拍了拍腰间的小荷包,小脸上满是得意之色,神秘道:“一首作的极好的词。”

    探春继续央求道:“好姐姐,拿来给妹妹看看呗?”

    林黛玉摇头,探春又低声下气的求了几句,见她还是无动于衷,气道:“不给算了,我这回去问瑜哥儿要,词既然是他写的,他还能记不住吗?”

    说着转身就走,林黛玉一把拉住探春,连忙道:“你想看给你看一眼便是。”

    探春接过来,和薛宝钗一起看了起来,只见上面用鹅毛笔写了一首词,字迹清秀工整。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看完之后,探春撇撇嘴道:“听见别的姑娘笑几声,他就能写出这首词来,可见我们俩之前说的话,他并没有听进去多少。”

    薛宝钗则赞道:“瑜兄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只是希望以后能多多拜读这样的诗词,也就心满意足了。”

    林黛玉见她称呼贾瑜为“瑜兄弟”,不禁呵呵两声,表情玩味。

    回到梨香院,薛宝钗把刚才默记住的词用鹅毛笔重新誊写了一份,只是暗暗可惜不是原稿,默默的再看两遍,就把宣纸折叠好放进了书中。

    ......

    贾瑜看着不翼而飞的词稿,叹了口气,晴雯撇嘴道:“亏林姑娘还是主子呢,每一次来都拿二爷的东西。”

    贾瑜好笑道:“随她的意,你要是喜欢,哪天也给你写一首。”

    “我才不要。”晴雯红着脸,又轻声问了一句:“二爷说话可要算话,不能骗我这个当婢子的。”

    贾瑜刮了刮她的鼻子,笑道:“放心吧,早晚有你的。”

    ......

    第二天,贾政把贾瑜叫到梦坡斋,说了很多去书院读书时要注意的事项,提到的最多的无外乎是注意安全和身体,不要过度劳累,面对贾政的看着面命耳训,谆谆教诲,贾瑜感其厚恩,洒泪拜辞而去。

    贾母知道后,打发鸳鸯送来一套笔墨纸砚,王夫人则让金钏儿送来四书五经,贾瑜均拜谢了。

    第三天一大早,贾瑜早早的起来,他之前与刘循约定巳时初刻在永胜门碰面,他的诸多行李则由两个仆人赶着马车送到书院。

    用完早饭后,晴雯牵着眼泪吧差的小角儿和小梨儿站在院门口,默默的看着贾瑜离开的背影。

    辰时,贾政携贾宝玉、贾琮、贾环和贾兰四人在荣国府西侧小门门口置酒相送。

    贾瑜先是单独敬了贾政,又和贾宝玉四人一起饮了一盅,和众人拜别后翻身上马,一路朝永胜门而去。

    永胜门口,刘循见贾瑜一身白衣,骑在一匹高头白马上,璀璨耀眼,惹人注目,自叹不如道:“就瑜兄这长相,全天下都怕是再找不到第二个,若是有你这张脸,我愿意拿我二十年的寿命来换,实在令我艳羡不已啊。”

    贾瑜笑道:“容颜易老,唯有学识能永世长存,循兄,须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刘循赞道:“听瑜兄说话就是长学问,近来都中流传的都是你的诗作,尤其是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有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实在是把我辈文人风骨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贾瑜连连摇头,只道是过誉了。

    扶云书院虽然不远,但那是以快马加鞭来计算的,似贾瑜和刘循这般晃晃悠悠,到了地方已然到了午时。

    看着眼前亭台相济,青舍密密的书院,贾瑜在心里暗道:惟愿这个地方不要负了自己满腔的热忱和才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