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面圣(2 / 3)  我自红楼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就不会被民间自制和仿制。”

    “善。”

    冰晶的形成还需要时间,景文帝坐回龙椅上,看着贾瑜问道:“贾解元,进贡此法,可有所求?”

    贾瑜连忙道:“学生不敢,陛下天恩还未报及万一,学生别无所求,只愿能回去继续进学。”

    景文帝失笑道:“你就这么怕朕把你调到边关去?朕看你倒是个行商的材料,不如留下来给朕到内务府的钱粮衙门去做个郎中。”

    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负责皇庄和皇商的税收以及进贡,正五品之职。

    水溶不知道景文帝的真正用意,不敢开口替贾瑜斡旋,只是站在原地一言不发,他虽然欣赏贾瑜,但也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替他说话。

    “陛下,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恕学生斗胆,如果非要做官,学生宁愿外放去做个县令,也不愿行商贾之事,士农工商,学生只想做第一个,求陛下成全!”

    景文帝嗤笑道:“你倒是敢开口,还没有通过会试就想给朕做县令?做你的黄粱美梦罢,回去老老实实的给朕做学问,戴权,赏他一套御用的笔墨纸砚,省的他在背后说朕小家子气!”

    大梁的县令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当然也有举人做到这个位置,但那只是寥寥。

    贾瑜大喜,叩首道:“学生谢陛下隆恩!”

    景文帝走下御阶,来到水缸旁边一看,见上面果然布满了一层薄薄的冰晶,对贾瑜告诫道:“以后少把心思放在这些事上,等你以后做了官,有的是时间来做这些与民谋福的事。”

    贾瑜连忙道:“学生谨记陛下的教诲。”

    “敬安。”景文帝喊了一声。

    一个怀里抱着宝剑的青年从外面转进来,躬身听命,上次景文帝在渭水河边时身边跟着护卫的就是此人。

    “贾解元也是用剑的,去外面,你和他比试一番,戴权,去甲仗库里挑一口御剑给他。”

    敬安做了一个手势,道:“贾解元,请了。”

    说罢转身朝外面走去,贾瑜只能跟上,来到外面,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一个小黄门才捧着一口御剑急匆匆的跑来,呈给贾瑜。

    贾瑜双手托着御剑,细细的打量,如果说“霜”是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那么手中的这口御剑则是一个身材婀娜的妙龄少女,剑身长约两尺四五,剑鞘用淡褐色的花梨木制成,触感起来极其光滑细腻,剑镗和剑柄的材质应该是镀了金熟铜所制,剑尾系着一条金黄色的剑穗,看起来非常的尊贵。

    敬安静静的看着动情抚摸着宝剑的贾瑜,也不催促,等贾瑜抽出了宝剑,才做了一个起手的姿势。

    这个人的剑太快了,这是贾瑜的唯一感觉,而且来的角度非常刁钻,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呢,他的剑锋就抵住了自己的喉咙。

    和柳湘莲留三寸的习惯不同,此人的剑锋就抵在自己的喉咙上,只要他轻轻往前一点,自己就立刻消账去了。

    感受到喉咙处传来的丝丝凉意,贾瑜连口水都不敢咽,生怕滚动的喉结和剑锋来了个亲密的接触。

    敬安收回剑,摇了摇头,转身回去了。

    贾瑜拿着剑站在原地,心里没有一丝的恼怒的感觉,只是觉得,柳湘莲在此人面前怕是连二十回合都走不了。

    见贾瑜要把御剑还给那太监,站在一旁的戴权笑道:“万岁爷说了,此口御剑就赠于你了,不过此剑只是一口普通的御剑,并不是天子剑,贾解元不要混淆了,那套笔墨纸砚已经放在宫轿里了,贾解元,请回吧。”

    贾瑜跪地朝上书房里面拜了三拜,在一个小黄门的引领下,坐上了出宫的宫轿,这一次贾瑜没有再去撩帘缦,只是抱着剑沉思。

    “如何?”

    敬安道:“一个回合。”

    景文帝笑着摇了摇头,下令道:“按照此法,连夜制冰,明天先给张掖伯府赐两方去,剩下的每家赐一方,让内务府建立作坊,拟订价格,今年就算了,明年入夏时再上市。”

    “是,奴才这就去办。”

    ......

    出了宫门,贾瑜从宫轿上下来,看见贾琏站在不远处的树下张望。

    见贾瑜出来,贾琏连忙走上前,看到贾瑜怀里的宝剑,震惊道:“这莫不就是天子剑?二弟,你太厉害了!”

    贾瑜笑道:“二哥莫要乱说,这只是普通的御剑,陛下赏赐的。”

    贾琏一脸艳羡看着贾瑜,啧啧道:“也不知道二弟你做了什么大事,能被圣上如此的高看,前番赐了表字,今天又赐了御剑,真是羡煞我了。”

    贾瑜请贾琏带着笔墨纸砚先回府,自己则骑着马朝张掖伯府而去。

    陈淳等人见到贾瑜怀里的御剑一脸的惊讶,贾瑜笑道:“文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宫里就会赐下冰鉴来,不要着急。”

    上官文渊点点头,眼睛却一直看着贾瑜怀里的御剑,这种剑他还从来没有见过。

    陈淳等人见事情解决了,纷纷告辞,贾瑜要回荣国府一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