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金陵一日(2 / 3)  我自红楼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出尘、恍若谪仙的无上气质。

    贾雨村四处瞥了瞥,走上前拱手呵呵笑道:“不知贵客前来,未曾出城迎接,失了礼数,勿怪勿怪,下官金陵府知府贾化,敢问可是贾大人当面?”

    贾瑜身上三等宣威将军是正三品武职,贾雨村是正四品文职,虽然文武殊途,但正常情况下低阶文官见到高阶武官是要行礼并自称“下官”的,反之亦然。

    贾芸行了一礼,笑道:“知府大人,这下有礼了,在下是瑜二叔的外侄芸,现任宁国府大管家一职,奉瑜二叔之命来金陵寻人,恳请贾大人给予帮助。”

    贾芸虽是白身,无功名官衔在位,但他手持“敕造宁国府”的门帖,代表的就是宁国府和贾瑜,因此可以做到见官不跪,行躬身礼即可。

    贾雨村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道:“请进府一叙。”

    来到会客厅,贾雨村令下人呈上香茗,问道:“政公和贾大人可好?”

    “极好,知府大人,时不我待,请听在下分说,瑜二叔贴身丫鬟之母流散在金陵府内,在下这边只有大概的位置,请知府大人提供便利,遣人与在下一同去寻找。”

    贾雨村问道:“不知大概位置在何处?”

    “紫云山下,据其表兄说,可能在一户姓张的士绅家,不过这只是可能,并不准确,在下前去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若有官府出面,此事便会简单许多。”

    贾雨村对身后的一个老仆吩咐道:“通知金陵县县衙,点齐衙役,速去找来。”

    老仆领命,贾芸起身道:“多谢知府大人,在下一并过去,找到后还要即刻返回京城,告辞。”

    紫云山脚下有一个小镇,名唤红竹,因盛产有红色斑点的竹子而得名,镇里有一位姓张的士绅,举人出身,早年做过县里的小官,后因身体有恙告病还乡,家中薄有资产,在十里八乡内算是大人物。

    大梁每一处的村镇里都会有一两户士绅,他们有的是有财有势的地主,或者做过一官半职后退养在地方的中小官僚,他们在地方上有很大的权利和很高的地位,在县一级官员面前都很有脸面。

    他们配合各级官府维系着地方的稳定,不过好坏参半,有的照顾老弱病残,爱民恤物,有的勾结土匪强盗,鱼肉百姓。

    老仆带着贾芸几人来到金陵县县衙,找到卢姓县令,卢姓县令知道辖区内各个士绅的家在什么地方,听完贾芸的描述,心里很快就找到了确切人选。

    见这是知府大人的指示,并且是帮宁国府的忙,哪敢耽搁,亲自带着衙役与贾芸等人直奔张士绅居住的红竹镇。

    红竹镇。

    自从和女儿走散,张氏就像是

    丢了魂,每天都在红竹镇的大路口等着。

    之前她们从苏州出来逃难,在混乱的人群中,她与女儿和外甥走散,在原地寻找了好几天无果后,只得先去紫云山山脚下红竹镇的亲戚家。

    她数次和自己十来岁的外甥说过,自己要带着他们去紫云山山脚下的红竹镇投奔张姓亲戚,若是走散了直接就去红竹镇汇合,没想到一语成谶,在乌泱泱的人群中一个不留神,就和他们就走散了。

    走投无路之下,她只得去了红竹镇,在约定好的地方等待,不敢离开,怕他们回来找不到自己,没想到一等就是八年。

    当贾芸掏出红色细绳玉石吊坠,还没来得及开口,张氏就泪流满面的描绘了自己外甥和女儿的相貌。

    确定这妇人就是要找的人后,贾芸不耽搁,和张士绅说明情况,张士绅感叹不已,亲自把他们送到镇外。

    一行人随后返回金陵县,买了一辆马车,沿着来路返回,很快就赶上了柳湘莲车队,众人汇聚一处,打着宁国府、荣国府和皇城司的三重旗号,在沿途各府县驻军的护持下,直奔京城而去。

    ......

    京城,荣国府,入尘院。

    贾瑜正在和姊妹们聊天,一个丫鬟急步走进来禀报道:“二爷,后街的芸大爷回来了,现在就在后街。”

    晴雯腿一软,媚人扶住她,贾瑜喊来一个小厮吩咐道:“速去赖家把那多浑虫带来。”

    姊妹们都知道贾瑜打发人去金陵帮晴雯寻亲,见她几不能立,纷纷走上前安慰。

    贾瑜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先去看看。”

    后街,二三十辆马车排成一排,引来很多人驻足观看。

    见贾瑜出来,贾芸连忙走上前,躬身道:“二爷,侄儿和柳将军幸不辱命,把奴婢都买回来了。”

    贾瑜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怪不得来的这么快,原来是坐马车回来的。”

    然后对那四名南司兵士道:“兄弟们辛苦了,各去马笔帖那领二十两银子,每人再休沐三天。”

    兵士们大喜过望,这二十两银子都快抵得上他们两年的饷银了,纷纷单膝跪地谢赏。

    柳湘莲抱拳笑道:“公子,我也回官署去了。”

    贾瑜点头道:“我这两日会搬进东府,怀清不在,你和老李先搬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