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贾主事(2 / 3)  我自红楼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但这笔钱经过层层克扣,雁过拔毛,最终能有一半花到百姓身上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百姓们都拿“三年梁县令雪花银。”和“三年梁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两句话来抨击他们。

    陈淳任上既不孝敬上官,又严禁下属贪墨,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彻查县衙内的官吏们,在短短半个月内连续革职查办了数十人,还向朝廷写了奏折,把***的原县丞和县主簿拉下了马,导致很多人对他都不满,但碍于他的挚友是贾瑜,倒是没人敢说出来,连开封府知府见到他都客客气气的。

    这哪里是来了个县令,分明是来了个祖宗,密县的官吏们都在心里祈祷他赶紧升走,可别留在这里继续祸害他们了。

    陈三骑着役马,来到城外的家畜市场,很多卖家都认识他,纷纷上前讨好巴结,热情的推销着自己养的寒羊。

    一番精挑细选后,所需的二十七头寒羊采买完毕,陈三随即租赁了数辆马车,装好后直奔京城而去。

    京畿道,神京城。

    贾芸带着八百两纹银来到工部,官员记录下他的姓名、籍贯、职业、出身年月等个人信息,然后让小吏送他到裁造院去量身形,两个时辰后,他捧着乌纱帽、绣鹭鸶青色官服、双尖翘头方履和玉带出来了。

    要是放在两年前,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人前体面,人后富足,现如今又做了正六品的官,虽然是捐的虚衔,但手里威严庄重的官服是货真价实的啊,穿上这个,哪个不得恭恭敬敬叫自己一声贾主事?

    回到宁国府,贾芸直奔宁安堂,去给贾瑜磕头谢恩,这八百两纹银他自己再攒上一年半载也能出的起,可有些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若是没有二叔从中相助,他拿着八百两银子去工部捐官,也只会被赶出来,每年放出来的虚衔名额有限,关系不够硬根本抢不到。

    朝廷每年会放出一些文散官出来,高至正三品的嘉议、通议和正议三大夫,低至从九品的将仕佐郎和登仕佐郎,倒不是为了收取捐官的银子,主要是给文武大臣们的一种福利,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捐个官身,当然还有武散官,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

    “这足够你在外面办事了,不过你要牢牢记住,它只是虚衔,没有任何实权,千万不要做出其他僭越的事来。”

    贾芸拜了一拜,恭声道:“侄儿铭记于心,这是虚衔,不是实权,二叔大恩大德,侄儿将来必以性命报之。”

    贾瑜点点头,拿起玉带看了一眼,笑道:“这还是和田玉制成的,这八百两银子花的不亏,现在就回去换上,穿回家给你娘看看,让她也高兴高兴。”

    贾芸

    再次拜了一拜,回到在宁国府里住处,沐浴更衣,换上官服,佩戴好乌纱帽和玉带,满面喜意的往家走。

    来到后廊,往来的人们纷纷对他投来敬畏的目光,复行数十步,几个草子辈的子弟从街边一间院子里勾肩搭背的走了出来,他们看到贾芸一身官服,大为震惊,纷纷围了上来。

    一人大叫道:“芸大哥,您这是做官了?”

    另一人伸手摸了摸玉带,艳羡道:“芸大哥,您这是几品官,手底下管着多少人?”

    “我这是族长给我捐的文散官,虚衔,正六品的工部主事。”

    又一人问道:“那岂不是和西府的二老爷同部为官?芸大哥,现在不科举也能做官吗?”

    他头上挨了一记爆栗,一个玉字辈的走过来斥道:“你耳朵聋了,芸哥儿都说了是花钱捐的文散官。”

    贾芸拱手道:“诸位叔伯兄弟,今天是我的大喜日子,明天在家里略备薄酒小菜,还望各位赏个脸面,不过礼金和礼物就不用带了,不然我会拒收的,到时候大家都不好看。”

    众人欣然同意,围着他开始拍马屁,贾瑜他们见不到,只能讨好巴结他,一人捧哏道:“管它是不是实权,这至少也是个官呐,芸大哥,那万年县县令和您还是平级呢,要我说,从今天起,我们不能再叫什么芸哥儿芸大哥了,是不是该叫一声贾主事?”

    “对!”

    “恭贺贾主事荣升!”

    “贾主事,以后多多照顾小弟呐。”

    人越聚越多,这些没正经营生的子弟,因为穷,没有钱出去花天酒地,因为懒,不愿意出去找份工作,基本上都在家里躺着,得过且过,混吃等死。

    不管是羡慕的还是嫉妒的,都跟着吹捧起来,嘴里喊着“贾主事”,还有的喊“贾侍郎”和“贾尚书”,更有甚者直接跪下来磕头,口称“草民拜见贾大人。”,一时间可谓是丑态百出。

    乱哄哄的一团,各种好话源源不断从他们嘴里蹦出来,差点没把贾芸拍上了天,贾芸很喜欢这种感觉,一时间难免有些得意忘形,飘飘欲仙了。

    一个子弟逮到机会,苦苦哀求道:“芸大哥,小弟家里的情况您也知道,都快揭不开锅了,小弟爷爷生病了都没有钱看,请您看在小弟以往对您也算孝顺的份上,把东府六月份去城外田庄巡视的活计赏给小弟去办吧。”

    按照规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