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记(最终章)(3 / 4)  我自红楼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光芒、燃烧出永不熄灭的火焰、创造出难以企及的成就,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在数十个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一首璀璨夺目的不朽乐章。

    ......

    建元十二年,初夏。

    长安城,乾清宫。

    纵使建元帝百般挽留,贾瑜依然递上了一纸辞呈,以年老体衰,无力继续忠于王事为由,上书请乞骸骨,回到苏州府颐养天年,从此隐居在山水之间,与风花雪月做伴,再也不过问世事。

    建元帝陈熙是陈炽与贾婉儿生的小儿子,在位已有十六载,陈炽龙御归天之后,皇太子陈烈(亦是陈炽与贾婉儿所生)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不过在位仅仅七年就因病而英年早逝了,陈烈膝下无子,遂将皇位传给了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就是如今的建元帝陈熙,整个过程非常和谐,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陈烈在驾崩前对陈熙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大梁,是你的了”,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兄终弟及”不失为一段流芳千古的传世美谈,陈熙在梁太祖、梁高祖、梁武宗(太上皇)、梁世宗(景文帝)、梁仁宗(天启帝陈贤)、梁圣宗(永乐帝陈炽)、梁明宗(乾元帝陈烈)的神像与灵位前发下重誓,立志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好皇帝。

    事实上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贾瑜时常会感叹,苍天待他不薄,他所效忠过的五位皇帝皆是心胸开阔、目光长远、广言纳谏的明君,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朝代,一连五位皇帝都是明君,这种事出现的概率确实太小,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呢?幸好他遇上了。

    “陛下,老臣年迈昏聩,已经担负不起您赋予的重任了,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官场政通人和,外无强敌,内无逆臣,形势一片大好,老臣再留下来也没什么用处了,是时候解甲归田,将手头上的权利都交还给您了,让后起之秀们担负起来吧,否则会有人说老臣尸位素餐,贪恋权柄,老臣怕晚节不保啊,请陛下念在老臣也曾为江山社稷立下过几分功劳的份上,放老臣回乡静养,以待离世之日。”

    贾瑜说完后,颤颤巍巍的跪下磕了三个头,尽管他是陈熙的外祖父,但君臣大义不可罔顾,在公众场合还是要跪的,他从来都没有仗着自己是先帝(陈炽)是他的亲传弟子,先后(贾婉儿)是他是的亲生女儿,自己又身居高位,权倾天下而去做任何违背职责、良心、原则的事,对皇帝恭敬有加,不会去干涉他的私生活,亦不会在政务上乾刚独断,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皇权的敬畏。

    对那些在背地里叫他“九千岁”,说他比皇帝还要言出法随的人,他也不曾听之任之,杀了几只叫的最欢的鸡后,群猴被吓到的三缄其口,负荆上门请罪,再也没有人敢提这三个字了。

    陈熙受了贾瑜参拜的大礼,犹豫了一会儿,方才开口道:“历朝历代怕是也找不出第二个一百零五岁还在朝堂上受累的臣子了,罢罢罢,我便依了您的意思,准许您致仕,但是您要答应我一件事,我才能安心放您离开。”

    “请陛下明示,老臣洗耳恭听。”

    陈熙负手踱步至落地窗前,望着庭院里树叶逐渐泛黄,比井口还粗的银杏树,缓缓道:“外祖父,兄长驾崩之前曾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您,他说没有您,就不会有如今的大梁,您到苏州府后,务必要住进穹窿山行宫里,我会从御药局里选出五名老供奉随您...”

    贾瑜再次拜道:“陛下,在苏州城内寻一间小院了却残生,是老臣唯一的心愿,除此之外,老臣别无所求,请您赐老臣这个恩典,老臣感激涕零。”

    短暂的沉默之后。

    “准。”

    ......

    宁国府,某间院落。

    贾瑜抚摸着怀里的小白瓷坛,目光中满是似水的柔情,轻声道:“妹妹,我曾经答应过你,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那一天,就带你回苏州府过男耕女织的清静日子,怎奈何命不由人,尘世间牵绊太多,我始终无法兑现诺言,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了,你却不在了,对不起,这一天来的太晚,我明天就带你回苏州老家,等我死了,也烧成灰,本来我是想把我的骨灰撒进大海的,但我现在改主意了,咱们俩就埋在姑父和姑姑的旁边,你像母亲一样疼了我一辈子,我欠你的到你走时都没有还完,我不埋在贾家的祖坟,埋在你们林家的祖坟,是我对你做出的最后补偿。”

    ......

    建元三十年,仲夏。

    太湖边,傍晚时分。

    原本每一天都很热闹的湖岸今天却显得格外冷清,站在阳山上放眼望去,除了那一队队隐匿在暗处的亲卫,竟再也找不到一个其他身份的人,据知情人士透露,只因今天有一位手眼通天,连当今天子见到了都要礼遇三分的神秘大人物要带家人到此游玩,金陵省公安厅连夜派了数百名警察配合上千名驻军将此处保护了起来,没有那位神秘大人物的首肯,一只苍蝇都不能飞进去。

    “瑜儿,你慢点走,等等我呀~”

    一位少女气喘吁吁的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