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八章 放榜(2 / 3)  读书人:高质量莽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场,主考策问。

    这是进士科的重要考试之一,相当于考论述题。

    这一场考试给的题目是‘西山匪患’,要求给出一个清除匪患的方案,方案要有论据和相应措施支撑。

    南山看着题目,根据给出的背景,西山匪患大多为平民百姓,盖因为难以为继生活,才化身为匪。

    于是,思考了许久后,南山提出了一个‘借粮次反’的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由官府借给百姓的粮食种子,百姓次年反还的策略。

    当然,针对这个提议,南山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双方签订契约、反还日期、反还数量、反还方式……相关措施。

    策问最后,南山还强调了特别地区特别针对,根据各地民俗订制策略的提议。

    放下毛笔,南山检查了一遍策问试卷,他知道文中提出的方法太过理想化,此方法在某些山野刁民面前,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不过,民可近,不可下。

    先获得百姓的认同,并且亲近他们,才能更好的实行各种政策。

    南山也不确定,自己这篇策问能获得什么成绩。

    不过,这只是南山对这次科举的一次试探,也算是对官场和科考扔出的一颗石子,这次的成绩将决定南山以后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

    第四场,考的是诗赋。

    这一场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只要有些许诗才,这一科基本都会得个不错的成绩。

    这场诗赋的题目是‘琴棋’,取其一点题即可。

    南山思考了一刻钟,就题了一首上去。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成,没有才气显现,这让南山对这个书中世界有了一个清晰认识。

    这是一首琴诗,没有才气实质化,同时也解开了南山心中某些疑惑。

    最后一场,主要考口试。

    也就是面试,面试官是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当他见到南山稚嫩的面庞时,也不禁小小惊讶了一下。

    南山并不是考生中最年轻的,但南山的口试表现,让面试官苏闻对南山印象深刻。

    南山在口试时,说话不急不慢,口齿清晰,条理有序,二人相谈间尽是轻松平常。

    一连五日科考,当南山走出考场那一刻,还未成年的身体微微有些浮肿,确实有些吃不消。

    考场之外,堂兄南如延早已等候多时,见南山走出,赶忙上前扶着南山上了一辆租来的马车,就此回了酒楼。

    休息了两日后,南山在南如延的相伴下,再次游历了一番幽州府。

    不过这一次,南山二人主要去的是幽州府周边一些名胜古迹。

    科考刚刚结束,那些前来赶考的书生学子也大多未归家,各大有名之地多见书生学子踪影。

    就是南山,也在登玄鹤山时,认识了几名同期考生。

    玄鹤山,半山腰长亭中。

    南山拱手行礼,和前来搭讪自己的考生朱元就此认识。

    朱元本就是幽州府本地人,此次出游是陪同凉亭中的其他好友而来。

    朱元见南山年纪轻轻就长衫方巾打扮,看出南山也是这次秋闱科考之人,有了结交之心。

    其根本原因,就是南山太年轻了!

    南山小小年纪就成了乡贡,朱元觉得再过几年,保不准南山就能通过科考,成为一名【贡举】,到时候南山肯定会闻名幽州府。

    所以,顾盼考量间,朱元起了结交之心。

    相比起凉亭里的其他人,朱元和南山也走得更近一些。

    南山看得出来,朱元应该出自富贵之家,一身白色长衫裹身,腰系玉佩,谈吐风趣,接包袱和甩包袱的功夫也一流。

    “南山小弟,过两日去我家中上做客,如何?”

    “家中秋菊盛开,该有一场诗会举行。”

    朱元向南山发出邀请,南山思考了片刻,就答应了朱元的邀请。

    认识朱元这个‘地头蛇’,对南山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说不定过几年,他还得来幽州府赶考,到时候在幽州府里有个把熟人,将会很方便。

    而且,朱元也说了,去他家做客将以诗会为名,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些读书人齐聚,南山很乐意在那种场景之下,认识几个趣味相投的好友。

    言归正传,话说回来,玄鹤山因为山高,地势偏险峻,且山下有玄鹤湖映衬,故常有黑白仙鹤定居于山中。

    仙鹤,又名一品鸟,益寿。

    在文人圈中,有吉祥、忠贞的意思。

    诸多学子来游历玄鹤山,其实就想来看看这的仙鹤,图个吉祥。

    恰在这时,一群仙鹤自湖中起飞,绕着圈往山顶飞去。

    “朱公子,小弟,快看,有仙鹤飞来!!”

    小声交流圣人经典的南山和朱元闻言,纷纷望向云雾缭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