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五章:改土之议(1 / 2)  大明国舅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老三,你说的莫非,莫非是水泥直道?”

    就在潘晟和不败军神等一众文武官员疑惑好奇之际,御座上的小胖子却是突然眼睛一亮,有些不太确定的向王冰望了过来。

    “陛下英明,臣说的就是水泥直道!”

    看到是小胖子第一个猜出了自已的想法,王冰倒也并不奇怪。毕竟当初提议修建这连接两京十三省的水泥直道时,自已就曾跟小胖子提过,这水泥直道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水泥直道?这和震慑有什么关……呃,这……”

    见王冰所谓的震慑之法,居然是万历十一年便已经出现,而后从万历十六年利用鞑子俘虏开始大规模修筑的水泥直道时,众人先是一脸的不解,而后却是很快便纷纷醒悟了过来。

    “陛下,诸位大人,这西南之地之所以土司众多,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地方与中原行省交通不便。所以这些土司才能够利用这地势之利,朝廷征讨不便的优势关起门来做‘土皇帝’”

    “咱们只要将这西南诸地以这水泥直道连通,到时候一旦这些地方有变,朝廷大军几可朝发夕至……”

    见众人对这水泥直道的作用都反应了过来,王冰自然也就不再卖关子,详细将自已的想法说了出来。

    “日后不管是东西南北,只要水泥直道连通之地,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都会大大加强!”

    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朝廷中央政府对边地的治理策略,从上古三代的五服制度,再到后来的羁縻州、土司制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交通问题。

    像秦始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驰道,其目的也不过是加强帝国的统治,而不是那些文人污蔑的为了巡游方便。

    而如今大明有了比修筑驰道成本更为低廉的办法,再加上不用征发民力,凭什么还要继续使用这土司这种已经显得有些落后的制度来治理边地?

    “来人,传朕旨意,即刻从辽东调集十万倭子劳工,汇同先前的鞑子俘虏,令工部优先修筑西南诸地与内地行省间的水泥直道……”

    还没等潘晟等人提出这鞑子俘虏太少,人力不够的问题,小胖子便先一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很显然,对于王冰提议在西南诸地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小胖子是真的动心了。

    “陛下,其实咱们这次围剿杨应龙,肯定也会有不少的俘虏……”

    见小胖子下令从辽东调集倭子劳工,担心影响辽东开发的王冰,却是准备提出用这次围剿杨应龙所获战俘来充做劳工。

    只不过,还没等王冰把话说完,小胖子却是直接打断了他的提议。

    “既然要震慑西南诸地,怎么能够少得了鲜血?这一次围剿播州宣慰司,凡参与叛乱者,一个不留!”

    “陛下……”

    听到小胖子这杀气腾腾的命令,别说潘晟等一众文官了,就连王冰这个动不动就拿外族人头颅垒京观玩儿的家伙,这会儿都是有些不忍了。

    没办法,比起鞑子和倭子,对于这些多数时候还是十分顺从,并且经常出兵帮助朝廷征战的西南诸地的‘南蛮’,王冰可是没那什么恨意的。

    “不用说了,朕意已决!下面说说这进剿播州的具体事宜吧!”

    挥手止住了众人的继续进谏,小胖子直接把话题转移到了具体的军事部署上面去了。

    没办法,贵州巡抚江东之那三千兵马的全军覆没实在是把小胖子刺激大了。

    ‘算了,到时候等到了播州再看情况处置吧!’

    见小胖子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十分强硬,王冰也只好暗自做出了到时候‘灵活处置’的决定。

    只不过,此时他却是没想到,真等他到了地方后,对于小胖子的这道命令,他却是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说服自已去打折扣。

    ……

    “陛下,臣以为,此次围剿播州,咱们应该以‘杀鸡用牛刀’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势,用最快的速度剿灭这杨应龙……”

    说到这行军打仗上的事情,之前基本上一直保持沉默的不败军神几人,这下当即便来了精神,如同回魂了一般。

    “之前京军不是派了三营共三万人前往合川、江津跟南川三地‘操练’吗,就以这三营兵马为主,征召四川当地驻军为向导,从北到南给他碾压过去!”

    “另外咱们还可以从宣大、蓟镇再各调兵马一部,从白泥司、兴隆卫出兵,两面夹击……”

    很快,在不败军神等人带领的五军都督府策划下,一个和原历史上八路进军十分相似的五路围剿计划便被制定了出来。

    只不过,与原历史上既有朝廷兵马,又有其它土司兵马不同。这一次,五军都督府制定的围剿计划中,所规划的五路兵马却是没有一路‘土兵’!

    “老三,你以为如何?”面对不败军神等人制定出来的这个五路大军围剿的计划,小胖子虽说心里十分满意,但仍是习惯性的开口向王冰看了过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