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处处皆学问(2 / 3)  滨江警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趸船是很漂亮,但江边太冷了。

    张兰真不想过去,苦着脸问:“我能帮什么忙?”

    “你负责交通和安保,赶紧联系交警队和四厂派出所,问问他们今天能不能各安排一个人过来。”

    “叫人家来做什么。”

    “请人家过来打前站,实地看看,明天怎么安排警力疏导交通、维持秩序。也要问清楚一共来多少人,我们好给他们准备饭。”

    “打电话呀,打电话简单,我就不过去了。”

    “张兰姐,四中队的电话费是要大师兄和二师兄自己解决的,他们好像说局里不给报。”

    四中队刚成立,万事开头难,正是最缺经费的时候。

    张兰意识到不能给未婚夫增加经济负担,急忙道:“我马上就过去,对了,你那儿有没有油票,能不能给我几张。”

    “没有。”

    “小气鬼!”

    “你才小气呢,每次开我的车都不加油。”

    这孩子太逗了,朱大姐忍俊不禁。

    韩渝不觉得节俭有多丢人,在金大的提议下打开文件柜,取出海关赞助的照相机,跟着朱大姐一起下去看看明天怎么拍照。

    “想把领导和趸船都拍进去,就要让领导与趸船保持距离。”

    “朱大姐,在江堤上拍怎么样。”

    “那趸船就显得太小了。”

    至于搞那么麻烦么……

    韩渝正暗暗滴咕,金大跑到浮桥的第四节处,回头道:“咸鱼,过来。”

    韩渝下意识问:“做什么。”

    金大转身指指前面:“去那边用照相机的取景器看看,如果领导们站我这个位置,拍出来的效果怎么样。”

    “可浮桥太窄了,并排站的话,最多只能站三个人。”

    “你先去用取景器看看。”

    “哦。”

    “我跟你一起去。”

    朱大姐戴上大衣帽子,跟韩渝一起走到浮桥中央,回头用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拍金大。

    调整了几次镜头,发现从这个位置和角度拍正好。

    朱大姐指指金大左侧已经上冻的水面,笑道:“给吴经理打电话,请他找一条船过来,船上要铺上板子,要让领导们好站。”

    韩渝反应过来,举着照相机问:“领导们站在船上,那电视台的记者和拍照的记者站在哪儿?”

    “那就找两条船,摄影摄像可以用小船。”

    “好吧。”

    “你先上去打电话,我和金大再去前面看看,001和002的入列仪式,吴经理的执法快艇捐赠仪式怎么搞。”

    ……

    下午四点二十五分,韩向柠回来了。

    不但带回两包茶叶,还带回来两盒录有进行曲的磁带。

    马金涛和刘鑫沛得知晚上有行动,不敢看热闹,赶紧回集体宿舍睡觉。

    韩向柠看了看朱大姐操刀修改过的接待方桉和活动议程,摇身一变为新闻宣传组的组长。

    明天来的新闻记者和各单位的宣传人员,全由她负责接待。

    韩渝终于知道原来宣传还有后续,不是人家来拍一段录像、拍几张照片就完事的,人家回去之后要打电话问问有没有播放或发表,究竟是在哪儿播放发表的。

    张兰和交警队的陆队、四厂派出所刚上任的王副所长一样大开眼界,跟韩渝一样感慨真是处处皆学问。

    安排好一切,回二层调度指挥室打电话向政工室王主任汇报。

    “张姐,你跟王主任说吧。”

    “这是你们单位的事,让我汇报算什么。”

    “好吧。”

    韩渝鼓起勇气,拨通了局里的总机。

    请接线员转政工室,等了大约两分钟,听筒里传来了王主任的声音。

    韩渝急忙汇报调整后的接待方桉和活动议程,王主任有点应接不暇,急忙道:“咸鱼,先等等,我拿笔记一下。”

    “王主任,不用记录,我们这儿有传真机,我等会儿把新方桉和新议程传到办公室,我记得办公室好像有传真机。”

    “办公室是有,你们怎么也有?”

    “余局不是要给市局写材料么,送来送去不方便,就从市局拿来一台传真机,前天他用传真机传过文件,好用。”

    沿江派出所比局里都阔气,王主任苦笑道:“好吧,我去办公室等,你赶紧传过来。”

    陆队和王所头一次上趸船,不敢相信沿江派出所的开放式办公室兼指挥调度室跟电影电视里一样高级。

    二人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惊叹。

    韩渝刚把新方桉和新议程传到局里,陆队就好奇地问:“咸鱼,这部电台能喊多远?”

    “在江上五十公里应该没问题。”

    “花不少钱吧。”

    “人家送的,不知道多少钱。”

    “这个望远镜挺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