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能回不去!(3 / 4)  滨江警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喜欢安静。

    但今晚没参加拉歌并非不喜欢太热闹,而是既要做撤回的准备,也要做有可能再次爆发洪水的准备。

    别看来了荆州这么多天,抢护了那么多处险情,但都跟“救火队员”似的,一直疲于奔命,只知道组织力量跟着向导去抢护,不知道荆江两岸的具体情况,有时候甚至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

    最了解这边情况的席工来了,韩渝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一吃完晚饭就请席工给分队长以上干部好好讲讲。

    作为陵海预备役营的高级专家,席工不能只享受专家待遇不干事,不但一口答应了,而且讲的很认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是多年以来在长江防洪中形成的共识。可荆江为什么险,究竟险在那里呢?”

    席工放下粉笔,指指刚在黑板上手绘的水域图:“首先,要从荆江的地理位置说起。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长约347公里,其中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

    荆江两岸地形呈南高北低,南岸由于多年洪水分流、泥沙淤积,地势较北岸高出数米。北岸大部分地区历史上曾是云梦泽解体后形成的一块河网交叉、湖泊众多的冲击性平原,地势低洼,汛期洪水位大大高于堤内地面。

    一旦溃口,荆北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将会被淹,甚至直接威胁到汉武。为抵御肆虐的洪水,自公元345年以来,经1600多年历朝历代不断修筑,在北岸最险要的荆州枣林岗至简利城南,建成了如今长约182公里的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给江汉平原筑起了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直接保护着荆江以北、汉江以南的荆州市、陵江县、简利县、鸿湖市、江潜市、桃仙市、汉川部分平原湖区以及汉武市江北地区以内的1100万亩耕地、1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之前一直以为国家和省、市三级在水利建设上有点厚此薄彼,江北大堤修的比较好,安公这边的堤防标准远不如江北,原来江北的荆江大堤如此重要。

    众人反应过来,纷纷用笔记录。

    “其次,荆江河道的泄洪能力有限。现在的荆江大堤只有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即便启用荆江分洪工程也只有大约二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席工深吸口气,再次指指黑板:“荆江河段的最大安全泄洪量,这个泄洪量包含荆南四口分流之后的泄洪量,约为60000立方米每秒。根据860多年以来的历史洪水调查,上游昌宜洪峰流量大于80000立方米每秒发生过8次。

    其中大于90000立方米每秒就发生过5次,尤其是1860年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分别高达100000立方米每秒和105000立方米每秒。1870年长江上游洪水还与清江洪水相遇,导致枝城洪峰流量居然高达110000立方米每秒,可见上游巨大的洪水来量与荆江河道的安全泄洪量差距有多大。”

    孙有义原来是工程专家,现在也成了半个防汛专家,举手问:“席工,荆南四口是哪四口?”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荆江河段复杂的江湖关系。”

    席工指着黑板上的水域图,凝重地说:“上游来水出三峡流经昌宜、枝城后,进入地势平坦、河床坡度平缓、河道弯曲的荆江河段。北岸有沮漳河水汇入,出口位于砂市水文站上游约20公里。

    沮漳河洪水多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与长江主汛期同期,经常与长江洪水遭遇,可抬高砂市水位0.1米至0.2米。

    南岸有松兹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调弦口,其中调弦口在1959年已建闸控制,自然分流的实际上只有三口。

    上游来水通过这四口分流入洞庭湖,与湖区周边的湘、资、沅、澧四水和其它中小河流来水汇合。经洞庭湖调蓄后再从城陵矶汇入长江,能够减少荆江河道的泄洪量,缓解洪水对荆江大堤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流入湖区的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导致洞庭湖淤积萎缩,加上人工围湖造田,近一百年内洞庭湖容积减少了100多亿立方米。同时四口洪道也逐年淤高,导致荆江四口分流入湖水量逐年减少,洞庭湖对荆江洪水的调蓄能力逐年减弱。”

    “尤其当洞庭湖区周边中小河流洪水与荆江洪水发生遭遇的时候,会在城陵矶出口形成拥堵抬升水位,荆江洪水遭受上压下托,宣泄不畅,而荆江大堤就会长时期浸泡在高水位中,会险情陡增。所以,江湖关系对荆江防洪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

    不了解水文情况,怎么防汛抢险?

    众人受益匪浅,正听的专注,老韩行色匆匆地推门走了进来。

    席工下意识问:“韩工,怎么了?”

    老韩举起老葛下午配发手机,凝重地说:“汉武气象局的同行刚给我打电话,有一片积雨云在汉武鹦鹉洲附近腾空而起,并且正在像爆米花似的迅速扩大!”

    “你下午说的那两股气流在汉武上空相遇了?”

    “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