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六十三章 学坏了!(2 / 3)  滨江警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丝」号潜艇上的33名艇员,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从七十年代开始都陆续装备了救生钟,一直运用到今天。」

    「只有一个成功案例?」

    「陆书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全世界各国海军的潜艇遇难事件加起来大约70多起,导致1000多人葬身鱼腹。而援潜救生的专用装备是从七十年代才开始大量装备的,并且很多遇难的潜艇失事时距海岸线比较远,或沉的比较深,就算有救援装备也没救援条件。」

    「我们国内有救生钟吗?」

    「有,国内早就开始自行研制救生钟,1989年完成了第一次海上试验,1990年交付海军使用,填补中国海军援潜装备发展史上的空白。但现在装备的几个救生钟,只解决了有与没有的问题,不够先进,也没经历过实战检验。」

    八十年代研制的装备,能保证质量就已经很不错了,先不先进根本谈不上。

    陆书记反应过来,笑看着韩渝问:「这么说有技术基础,甚至有原型机,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完善?」

    「是的,不过援潜救生光有救生钟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应的母船,需要一支具有援潜救生技能的团队,甚至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

    「说说你的想法。」

    「科研这一块,海军那边会跟相关的军工企业沟通协调,并且会想办法解决点科研经费。」韩渝捋了捋思路,接着道:「救生钟不但能拥有救援潜艇,一样可以民用。比如有货轮在江里或海里倾覆,船员被扣在船里,救生钟就能发挥作用,又比如应用于海工。」

    「你想搞军民两用的救生钟?」

    「陆书记,我们滨江有江有海,我认为我们需要这样的装备。」

    韩渝一连深吸了几口气,补充道:「算上航道局打捞队,我们滨江三个水下工程施工团队,加起来有十几个潜水员。滨江航运学院有一艘实训船,稍加改装就能做母船。

    我们滨江医学院的医疗水平和研究能力很高,完全可以开展海洋医学救援方面的研究。我们滨江海军预备役防救船大队本就专业从事舰艇救援的,大队官兵具有一定海上救援能力和经验,总之,我相信我们只要有决心搞,肯定能搞起来。」

    乍一看,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可搞这样的项目是要砸钱的!

    陆书记跟秦副市长对视了一眼,不动声色问:「大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陆书记,这我真说不上来,毕竟这不是采购装备。」

    「总得有个预算吧。」

    「如果市里能帮我们解决两三百万,我们就可以先启动这个项目。」

    最怕的就是这种项目,搞不好就是无底洞,搞到最后只能无疾而终。

    陆书记正不知道怎么跟韩渝解释,韩渝话锋一转:「陆书记,秦市长,王司令,有件事忘了向你们汇报,这次我随编队出访,每到一个国家就对当地的民众尤其海外华人华侨开放,海外华人华侨上舰参观之后都很激动都很自豪。

    我觉得舰艇开放这种事不能区别对待,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国内群众比海外华人华侨更需要,就私下里发了发牢骚,没曾想传到编队首长耳里了。

    首长说沈正舰回过「老家」,靠泊过深正,对特区市民开放过。特区领导对家乡舰很重视,不但每年都去慰问官兵,还特批每年安置一个深正舰的转业干部,连家属一起安置。

    深正舰也很关注特区发展,不管访问到哪个国家,都在舰上设特区改革开放成果的展位,循环播放特区的城市宣传片,好多海外华侨看到之后都表示要去特区走走看看,甚至打算去特区投资。」

    陆书记很羡慕,酸溜溜地说:「人家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海军编队出访都要帮他们宣传,帮他们招商引资,很正常。」

    韩渝点点头,接着道:「再后来去东海舰队,舰队首长接见我,我忍不住跟首长说深正舰刚装备没几年都回过老家,滨江舰服役多少年了,怎么一次都没回过老家。」

    「首长怎么说?」

    「首长说滨江舰下个月正好要出海训练,如果我们滨江欢迎,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安排滨江舰在训练结束之后回「老家」看看,也跟深正舰回深正一样对外开放几天。」

    滨江舰回滨江,意义重大。

    陆书记敲敲桌子,笑道:「我们肯定欢迎,赶紧给舰队首长回复,我们滨江市委市政府和滨江人民热烈欢迎!」

    韩渝就知道陆老板对此感兴趣,趁热打铁地问:「那我们防救船大队的援潜救生项目呢?」

    这小子,学坏了,居然学会了讨价还价。

    陆书记觉得很有意思,轻拍着大腿说:「如果只是两三百万,问题应该不大。但我说了不算,回头要问问王市长。」

    「陆书记……」

    「既然是军民两用的项目,应该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当然,市委市政府也要支持。秦市长,这事你牵头。王司令,你们军分区也要出力,我们一起发力,给咸鱼做坚强的后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