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4章 抖音助力,未播先火(2 / 3)  这个网红太有钱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川一脸莫名道:“你们研究什么?”

    “是这样的,我们觉得‘系列短剧’这种形式,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制作方向,我们想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扶持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嗯?!”

    李川闻言,眉头猛的抽动了一下。

    他低头想了想,终于明白潘文涛的真实目的了。

    正如潘文涛所说的,他打电话过来,就是为了“系列短剧”这个内容形式。

    抖音是2016年9月20号正式上线的,距今还不到两年半,它虽然很火,流量也很大,但是创作者的数量比较少,内容生态并不完善。

    去年七月份,也就是李川刚刚重生的那个时间点,抖音上随便发条视频,都能收获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播放量……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抖音的创作者有多么稀缺了。

    有人可能不明白,简单解释一下:若是创作者的数量足够多,生产的内容足够多,抖音怎么可能会给这些劣质视频推流呢?就是因为抖音的创作者太少了,内容不够,没得推,抖音官方迫不得已,才给了这些劣质视频大量曝光的机会。

    如今,半年多过去,抖音创作者的数量多了不少,但也没多到哪去,内容生态依旧不够完善。

    内容生态不完善,就要想办法完善,潘文涛所在的短视频内容部门,就是负责这方面业务的。

    据李川猜测,大致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今天晚上,吴谨言发布了《魏姐的职场日记》的预告片,被抖音的短视频内容部门监控到了,汇报给了潘文涛等人。

    潘文涛等人听说后,简单的讨论了一下,一致觉得“系列短剧”这个内容形式非常好,如果能够做起来,将是对抖音内容生态的一项强有力的补充。

    念及于此,他们便想着在这方面扶持一下,所以才有了潘文涛这个电话。

    对于潘文涛等人的想法,李川当然能理解。

    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系列短剧”是一种很好的内容形式,比起那些低成本、毫无技术含量的生活系vlog视频,“系列短剧”要显得更加专业、更加高级。

    然而,理解归理解,李川却并不认同潘文涛等人的做法。

    原因很简单,系列短剧的创作门槛太高了!

    就比如《魏姐的职场日记》,从项目筹备到现在,已经花了两百多万,这还不包括演员的片酬。

    《魏姐的职场日记》中的演员,基本上都来自三木网络内部……三木网络内部的员工参演,只有奖金,没有片酬,而且奖金不多,只有几千块而已。

    所有演员都这样,吴谨言也不例外。

    吴谨言虽然是当红明星,但她也是三木网络的员工,而且,《魏姐的职场日记》拍出来,是要在她的抖音账号上发布的,可以说,《魏姐的职场日记》这个项目的设立,就是为她一个人服务的……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可能拿片酬?不让她外掏钱就算是不错了。

    《魏姐的职场日记》,在没有演员片酬的情况下,就花了两百多万,制作成本可见一斑。

    要是算上演员片酬,制作成本再翻一倍,可能都不够,毕竟光吴谨言一个人的片酬,就要在两百万以上了……到时候,没有五百万,想都不用想。

    五百万,对于三木网络来说,不算什么,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但对于广大的内容制作者而言,就不是那回事了,根本没几个人能玩得起。

    没人玩得起,这方面的内容如何产生?

    要是将来能收回成本,那倒还好,做的人可能会多一些。

    可是,收回成本哪有那么容易啊。

    五百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一部系列短剧,拿什么能收回这些成本?

    广告?

    广告商不是傻子,没那么容易被忽悠,一个毫无知名度的系列短剧,能接到一两条广告,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想要直接收回成本,简直是痴线妄想。

    除非,去接一些违法的广告,比如赌博之类的……这可能会收回成本,但接完了,就准备好蹲大狱吧。

    除了广告,还能靠什么?

    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虽然很挣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挣钱……一部系列短剧,如果火了,可能还好说;要是不火,直播带货也毫无可能。

    除了广告和直播带货,还有盈利方式?

    貌似没有了。

    从此可以看出,系列短剧能够收回成本的方式非常少,最终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这个原因导致了,“系列短剧”这个内容形式,肯定推广不起来。

    除非,抖音愿意花钱购买,为创作者们承担这部分的成本。

    然而,这样一来,抖音就变成腾讯、优酷、爱奇艺了。

    抖音会这么做吗?

    当然不可能!

    以腾讯、优酷、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内容平台,就是个垃圾行业,谁做谁倒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