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4章 完美的女神(2 / 3)  这个网红太有钱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第十二集:0.61亿

    除了第十二集,由于更新时间较短(只有六个小时)播放量不足一亿外,其他的都在1.3亿以上……这份数据,比起几天前,明显上升了不少。

    《魏姐的职场日记》的火爆,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外部反馈方面也能看得出来。

    《魏姐的职场日记》的相关内容,一直霸占着抖音热榜,几乎没有下榜的时候,外站的影响力也十分强劲,时不时就会登上微博热搜……那条标题为【森先生总裁范】的微博热搜,只是其中之一。

    李川因为刚出镜,且不是主角,所以只登了一次热搜,而作为主角的吴谨言,早就有五六次热搜了,相关的剧情热搜,更是多达十几次,一时半会儿还数不过来。

    另外,观众的反馈也十分热烈。

    抖音上很多“记者型”短视频达人,最近频频发表与《魏姐的职场日记》相关的内容。

    什么是“记者型”短视频达人?

    说好听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媒体人;说不好听的,就是蹭热度的营销号。

    他们的视频内容,就是蹭热点和写文案……社会上发生了什么新闻、明星爆出了哪些八卦、哪家大公司出了什么问题、最近又冒出来什么影视作品等等,只要有爆点、有流量,他们就会借机写一套文案,然后凭自己的一张嘴讲出来。

    这类账号,虽然变现能力低,但引流效果很不错,只要嘴皮子溜、文案写的好,一般都能收获到不菲的播放量,时不时还能做出来几条大爆的视频,所以做这类的人还是挺多的。

    《魏姐的职场日记》作为抖音上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自然引起了“记者型”短视频达人们的注意。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角度。

    有些做短视频运营相关的账号,会从“系列短剧”这个内容形式上进行分析,说一些“系列短剧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抖音正在力挺系列短剧”、“普通人如何做系列短剧”、“没有明星和IP的加持,系列短剧能够成功吗”之类的话。

    有些做明星八卦类的账号,则热衷于编造吴谨言、森先生、于正等人的八卦,比较出名的话题有“吴谨言与森先生达成了合作,以后想做网红路线”、“《魏姐的职场日记》是由三木网络独家出品的,跟于正的欢娱影视没有任何关系,《魏姐的职场日记》现在火了,于正很眼红、很生气,想要状告三木网络”、“吴谨言和森先生的关系不一般,他们之前合作直播过一次,森先生当时还帮吴谨言洗掉了丑闻,现在又出钱帮吴谨言拍了部系列短剧,基本等于将恋情公之于众了”等等。

    还有些比较纯粹的“记者型”短视频达人,就是简单说明《魏姐的职场日记》爆火的情况,没有什么特别的观点。

    这些视频制作出来,具皆收获了不小的播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魏姐的职场日记》做了大面积的普及和推广……《魏姐的职场日记》的播放量上涨,他们功不可没。

    现如今,关于《魏姐的职场日记》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未来,《魏姐的职场日记》可能会成为一部真正的“大爆剧”。

    良好的势头,也让于杰等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3月26号,也就是李川跟朗科设计谈判的当天,于杰等人也进行了一场谈判……他们在抖音官方的协助下,分别与蒙牛和德芙签订了广告协议……两份广告,总价值1260万,且带有延期条款。

    延期条款,就是合同到期后,遵循双方的意愿,有兴趣就继续延续下去,不用重新谈判、签合同,条款都按原来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蒙牛和德芙这两条广告,如果能一直做到底,整体收益会超过5000万!

    当然,一直做到底的可能性不大。

    蒙牛和德芙虽然很有钱,但他们不傻,肯定也不会乱花钱……一般情况下,他们做一段时间、达到了宣传效果之后,就不会再继续做下去了,这是正常的商业手段,没什么可说的。

    对此,于杰等人也不是太担心,因为想跟《魏姐的职场日记》合作的广告商有很多,不只是蒙牛和德芙。

    据不完全统计,主动找上门的广告商已经有近百家了。

    在近百家广告商之中,蒙牛和德芙并不是出价最高的,只不过他们的牌子大、知名度比较高,于杰为了讲究牌面,同时也怕出问题,所以才选择跟他们合作的。

    如果合同到期后,蒙牛和德芙选择不延期,于杰等人再找两家靠谱的替代品顶上,也是比较轻松的。

    3月26号下午,广告协议签订,第二天中午,前期的广告费就打过来了,一共340万。

    34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魏姐的职场日记》的投入成本。

    收回成本的同时,还盈利了70万!

    这个消息,仿佛一针强心剂,给《魏姐的职场日记》剧组注入了一股能量,让他们的战斗力瞬间提升了一大截。

    这一点,李川真切的感受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